文案:历史 两宋元明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
崇祯二年,陕西大旱;
崇祯三年,陕西大旱;
崇祯四年,陕西大旱;
……
有完没完?
还真没完。
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
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
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
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
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
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
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
第1章 饥寒生盗匪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
崇祯二年,陕西大旱;
崇祯三年,陕西大旱;
崇祯四年,陕西大旱;
……
有完没完?
还真没完。
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
古人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说法,旱灾也有他的兄弟,老大还没走远,老二瘟疫紧接着就来了,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又是前所未闻。
天灾不断,轮番上阵,陕西百姓苦不堪言,大明政府不管怎么说也该想办法救济灾民吧,最不行也得减免一下百姓的赋税吧!
实话告诉你,这是绝对不行的,想都别想。
只要是个人,不管你有钱没钱、高矮胖瘦、活的死的,一律都得缴税。
不交税不行啊!
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
这大概就是常说的恶性循环。
灾荒来了,每天都在死人,朝廷还要征税,照这样下去,陕西人还能活吗?在点灯靠油、通讯靠喉,耕地靠牛、吃饭靠天的明末,陕西人显然是活不下去的。
饥寒生盗匪。
活不下去了,陕西百姓总不能直挺挺的躺在炕上等死吧。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当上了起义军。
盗亦有道,别以为起义军就是统一模式,统一的路线图,统一的装扮和服饰,完全不是那样,义军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由于当时的起义军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成分不一,思想不齐,理想远大的为了解救全天下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于是这伙人便合在一起组成更加庞大的队伍进攻州县,杀死贪官,最后达到推翻大明王朝的终极目的。干成了一统天下,干不成一死了之。
有的义军野心不大,理想不高,仅仅是为了过几天平静的日子,这些人在占领州县之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开始封官许愿,过起了优哉游哉的小国寡民日子。
这伙人一般能过几天相对太平的日子,不过时间不会太长就会被人赶走。陕西就那么大点地方,你不发展壮大自己,我就要占领你的地盘。
还有的义军的理想信念就更低了,仅仅是为了吃饱喝足,衣食无忧,人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由于理想很低,愿望不高,要求也就低得多了。当皇帝咱血统不行,当大王咱实力不行,当郡守县令咱还没考中进士。
啥啥都没有,当土匪,当山贼总该行吧?
行—-
这个可以有。
反正咱是起义军,不管当啥全凭兴趣。再说了当下的大明王朝要对付的敌人很多,要对付的义军更多,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对付理想信念都不高的土匪山贼呢?
陕西地处西北,土地贫瘠,民风彪悍,原本老老实实种田养家的百姓一旦进山做了土匪,那绝对是土匪中佼佼者,山贼里的战斗机,敢打敢杀敢折腾,杀县令算起步,杀州官算磨刀,杀巡抚总督才是英雄好汉,这类人振臂一呼应者无数。
秦岭乃是伟大祖国的龙脉,横贯陕西。
明末这座龙脉一样的大山,竟然成了土匪的乐园,盗贼的天堂。
草坪山位于秦岭西段,扼守在关中前往汉中的交通要道上。
占据这里的山贼号称“赛张良”。
张良何等人物,乃是为西汉著名的奠基人物之一,以智谋超群著称,一个小小的土匪竟然还敢称自己是赛张良,要脸不?知不知道天下还有羞耻二字?
不过也不能怪人家,当时的大环境就这样,不起一个响亮的名号当土匪都觉着没面子。
由于土匪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起的外号或者是称号大多没什么文化,“飞天龙”“上天龙”“曹操”“刘备”“扫地王”“上山虎”“鞋底光”“跑得快”“流光锤”等等,凡是凭借自己智慧能够想到的名字全都用上了。
纵观大明王朝,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土匪,估计连土匪自己都不清楚。
把这些名字一听,再看看“赛张良”这个称号就知道人家草坪山土匪也算是土匪中的知识分子,流氓中的文化流氓。
草坪山。
迎着清晨初升的太阳,“赛张良”拿著书走上山寨最东边的岩石,他要坐在这里读书了。
当土匪的日子简单又无聊,除了能够在书中找到一点快乐外,还能剩下什么呢?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青青草木间,万丈霞光下,“赛张良”认真读书的样子很是迷人,如果不清楚此人的真实身份,还以为是那路神仙隐士要临石升天。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今天“赛张良”读的是《孟子·告子下》一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听着大王朗朗的读书声,不远处两个小土匪崇拜的伸出大拇指赞道:“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大王的样子,不但本领高而且读书好。”
听到同伙的赞誉,另一个土匪道:“这么多大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咱们草坪山大王,不但读书好,而且把山寨管理的也好。都这么长时间了,身边的土匪不知道换了多少茬,唯独咱们草坪山越来越好,大家过的跟亲兄弟似的。”
“可不是吗,就拿距离咱们最近的独龙山来说,他们的独龙王就知道猛冲猛打,上个月带人去秦州抢粮食,结果中了埋伏,不但粮食没抢到,还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
没对比就没伤害,一对比高下立现。
“你说的很对,要不是因为有独龙王这些没头脑的,哪有咱们草坪山的兴盛呢?上次光从独龙山就过来了上千人,现在咱们草坪山至少也有上万人了吧?”
上万人,没听错吧?
还真没听错,明末义军的规模都很大,动辄就是上万人,这些人当中有农夫、有书生,有商人、有走卒,有老人、有孩子,有媳妇、有小妾,甚至还有官军和官员。
没看错吧,土匪里还有官军?
真没看错,土匪、山贼或者是起义军真还有官军。
官军都去当土匪了,开什么玩笑?
这不是神话,而是真话。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当兵的日子也不好过。
农民因为天灾没了粮食只好拿着锄头当义军,当官的当然要派兵镇压了,但那些当兵又是农民子弟,总不能拿着刀去对付自己的父母亲人吧。
再加上大明王朝到了中晚期真的是岌岌可危了,要平叛,要抗倭,要对付东北的满族入侵……,事情这么多,朝廷哪有那么多钱呢?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为了节省钱,大明王朝的官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想到了克扣军饷这一招。
兄弟啊!你的智慧真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关键时刻拿当兵的开涮,摆明了是给明帝国找事。当兵的没了军饷,谁还愿意当兵呢?
再加上这个时候陕西兵要对付的敌人可是自己的亲人,那些陕西当兵的一看,实在是混不下去了,于是便带着刀进山当了土匪。
连当兵的都去当土匪或者是义军,谁还来帮助皇帝老儿打仗呢?
没办法,这就是当皇帝的难处。
第2章 赛张良其人
“赛张良”本名叫周耀宗。
耀宗这个名字今天看来是俗了点,但在当年可是红的发紫的名字,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谁家孩子要是取了这么这么一个名字,家长出门那绝对是昂着头走路的。
没办法谁让人家周耀宗的爹有文化呢,虽然考了四十年还是一个童生,但人家毕竟也是读过书的人,比起那些从小到大连学堂们朝那边开的人来说,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眼看人生所剩不多,功名无望,周耀宗的爹这才想起人生除了功名之外还有生活,还要完成传宗接代的历史重任。
于是老书生放下书本,过了几天正常的夫妻生活,经过努力,命中率还挺高,十个月之后,终于等来了接班人。
老来得子的老童生喜出望外,绞尽脑汁,把自己终生所学全部用来给孩子起名字的同时人家还翻了不少书籍,什么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今古传奇以及三言二拍、灯草和尚等等都翻遍了,终于给孩子取了“耀宗”这两个字。
顺便说一句,明代人取名字是非常有讲究的,没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是不能随便给孩子取像样的名字。当然了,受文化程度限制,一般人也想不出什么高端大气的名字来。
就拿周耀宗的出生地凤州瓦房村来说,遍地都是叫阿猫阿狗,桃花杏花,山娃土娃的,凡是庄稼人能够想到,能够看到的都用来给孩子起名字了。
起到最后,连这些名字也取完了,咋办呢?
庄稼人有庄稼人的智慧,稍作考虑之后,便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想到了根据孩子的出生年月取名字的办法,当然了根据出生年月取名字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元代就曾用过。
比如姓王的正月初二有了孩子,那就叫王初二;姓李的八月十三有了孩子,那就叫李十三。
当然了这名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一这王初二后来干成了大事,再叫王初二就有些难听了,不好意思,爷要改名了,思来想去就改成了王学理、王含章等文化气味很浓的名字。
不过这都是给一般人的规定,人家周耀宗的爹不是一般人,为了一举定乾坤,省去孩子将来改名字的麻烦,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起了一个高端大气的名字。
耀宗?
哼哼,多有文化内涵。
一听就知道这孩子长大是要干大事的,不然凭什么光宗耀祖呢?
果不其然,周耀宗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来,他爹用了四十年才考成的童生,周耀宗只用了四年,整整比他爹少十倍!
眼看着孩子就要扬名天下,月明星稀的夜晚周耀宗的爹经常会梦中笑醒。
太厉害了,我儿子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么小就能考中童生,看来还是我这个名字取得好啊!
童生,顾名思义是儿童学生。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大明王朝规定,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试过关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明白了吧,就这个童生也是要考试的,而且还是两场考试。
没有一点天赋,没一点真才实学,有的人一辈子考到老连个童生也未必考上。
要知道明朝的考试还是蛮多的,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试、府试仅仅是所有考试中的预备考试,考中了就是童生;院试考中了才是秀才,乡试考中了是举人,会试考中了则是进士;殿试由皇帝对进士中的佼佼者进行考试,第一名便是状元。
明白了吧,考中童生仅仅是通往升官发财的第一步,就这一步也是许多学子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比如周耀宗他爹就用了四十年才考完前两步,后面的路还长的很。
按照每三年一次考试计算,周耀宗的爹要想考中状元,估计得等到下辈子。
所以在明代考试不但要脑子好使,还要有个好身体。
所以说像周耀宗这样四年就连考两中的人,基本上算是“神童”了,祖坟冒青烟都不行,得冒火才行。
作为瓦房村唯一的秀才,周耀宗立即觉着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在此后的几年里,周耀宗接连出现在院试考场上。
由于院试由府里组织,而周耀宗所在凤州归凤翔府管,每过三年,周耀宗便会走出瓦房村前往凤州城,住上一夜之后,再前往凤翔府考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考中童生之后,周耀宗的好运似乎是到头了,连续考了三次才勉强中了一个秀才,这一年周耀宗已经是二十四岁的大龄青年了。
虽然年龄是大了点,但人家前途好啊!只要中了秀才,何愁无妻?
能说这话,周耀宗是有底气的。
秀才也是十年寒窗苦读的结果,而且中了秀才之后人家也是有实际好处的。
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而且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由于周耀宗刚刚考中,只能算个“附生“,还没到国家发给粮食的那一步。
看见没,别为古代秀才遍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也是考生中的杰出人才。
考中秀才的周耀宗这下不得了,瓦房村几百年了,头一回出了如此杰出的人才,光老周家门前的鞭炮就整整放了一个月,多少年不走的亲戚也拐弯抹角的来到他家。
“我是你二舅对门左拐第三家的你表舅,年前咱们还见过面的。”来人上前报了姓名之后,周耀宗一脸的迷茫。
周耀宗的爹一听这话,立即请人家进屋吃饭,亲戚们白吃白喝了这么多天,酒肉早就没有了,面片还是能做出一碗的。
亲戚吃完饭夸赞了几句后说道:“耀宗,你现在是秀才了,下一步就是举人,到那时一定不要忘了我这个表舅啊!”
周耀宗木讷的点点头,“这人我咋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认不认识其实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晚饭该在哪吃?
荣耀都是给别人看的,吃饭才是自己的事。
“爹,咱们晚上吃啥?”
“秀才吃啥饭,回家读书去,等中了举人何愁没吃的。”爹说了一句很励志的话后,亲自监督孩子读书了。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明末匪事.txt」,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https://pan.quark.cn/s/6300d356d817
提取码:8yu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明末匪事.txt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Y8lKzfqJ2HISdsOgBeFcw?pwd=yrcw 提取码: yrcw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https://caiyun.139.com/m/i?2iN09Rb0KQE80
提取码:r0q8
复制内容打开移动云盘PC客户端,操作更方便哦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