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都市/言情/美食/职场/成长励志/厨艺争霸/多女主情感/现代都市/饮食文化/逆袭打脸/
食,色。性也。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风流人生,生活如一杯清茶,各位慢慢品尝。
第1章 竹马青梅
淮北平原,一个平常的乡村。
朝霞刚刚映红了天边,风小雨已经背着大帆布书包走在村头的小道上。虽是春寒料峭,路边的小草已一片嫩绿。草尖上的露珠淋湿了布鞋,阵阵冰凉。
中学在乡里的一条小街上,要翻过一个小山包。夏天白天较长还好一点,冬天上学几乎披星戴月,中午来不及回家吃饭,带上一点干粮,馒头咸菜一类的东西,找点冷水,嚼巴嚼巴咽下去,营养谈不上,完全为了填饱肚皮。
风小雨的条件还算不错,村里绝大多数孩子没读完小学就回家刨田。读书有啥用,认识几个字,看得懂男女厕所就行。至于大学,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用老人的话说:祖坟上没长那棵蒿子(一种野草)。村里能够记得的历史上只有在快到民国的时候出现过一个秀才,还被砍了头。
田间小路坑坑洼洼,风小雨习惯了,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通向学校有一条大道,要绕过小山包,路是刚刚铺设的,一层乌黑的沥青,光滑明亮。踏上去脚底确实舒服,可那要多走好几里路,不如翻过小山包来得快。
原本大块的麦田里横七竖八地立起许多田埂,分割成一个个小块。自从开始土地分到户,个人承包的年代悄悄来临,村民们干劲十足,麦苗绿油油鼓足了劲地生长,田间的一棵棵杂草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母亲体弱多病,家中缺少劳力。那天晚饭后,父亲慢声慢语地对风小雨说:“书,你就别读了,下来帮我刨地。”
没有什么理由,也不需要理由,父亲的眼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风小雨头摇得象拨浪鼓:“爹,我要先把初中读完。种地有什么好,春耕秋收,就是玉米小麦和红薯,除了糊口,几乎所剩无几。”
父亲满是皱纹的脸上布满无奈的表情,风小雨说的话他知道得比儿子清楚百倍,大半辈子过的就是这种生活,这就是命。
风小雨性格算是温和,可倔强起来八头牛拽不回。父亲没有再强求。
风小雨不愿缀学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村头肖老黑的女儿肖月青。
肖月青和风小雨同岁,从小一起玩闹着长大。风小雨喜欢掏鸟窝,每次肖月青都跟着。村里的房屋不高,檐口也就两米多一点,屋顶大多数没有瓦,把草理顺了一层压着一层铺好,顶部用泥巴和碎草和在一起固定。麻雀的窝就建在屋檐上的草中,站在墙边就能听见麻雀窝里唧唧咋咋的叫声。
风小雨搬来几块石头或者两条板凳,码好,肖月青在下面扶着以免晃动,风小雨站上去,眯着眼,手伸进麻雀窝,几个小麻雀立马被掏出来,有时候掏到雀蛋风小雨就让肖月青拿回家煮着吃,当然,上学的时候肖月青会把煮熟的雀蛋偷偷塞到风小雨的手里。
风小雨还经常爬到树上掏鸟窝,树上的鸟都比较大。抓到几只后,肖月青就放到麻雀一起,带上一盒火柴,两人来到小山上,找个僻静之处,捡一堆枯枝败叶,点燃。不用开膛破肚,直接放火上烤,有时干脆扔到火堆里烧。
那时,除了过年过节,孩子们很少闻到肉味。肖月青烤麻雀的功夫十分高超,外脆里嫩,那香味熏得风小雨直流口水。
鸟的肉不多,风小雨不急着吃,等肖月青把大大小小的鸟全部烤好,摆在石头上,深深吸几口香气,然后同时低下头,一阵狼吞虎咽吃得满嘴流油,脸颊上不时蹭上许多烟灰。
山下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吃完大餐风小雨和肖月青就到溪边清理战场,洗去嘴角和脸颊上的油污。肖月青坐在一块石板上,取出一把小梳子悉心整理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梳子很精致,是风小雨用几只喜鹊从一个城里来的女同学手里换来的。
夏天的时候风小雨还会一头扎入水中,尽情戏水,上下翻腾,左右摇摆,逗得肖月青咯咯娇笑。
村里念初中的只有风小雨和肖月青,女孩子胆小,起早摸黑,风小雨自然成了肖月青的保护伞,每天结伴同行,几个风雨交加的傍晚,肖月青扭伤了脚,都是风小雨背她回来。
小山包下有一棵歪脖子树,夏天可以乘凉,冬天可以避风躲雨,这是每天清晨风小雨和肖月青会合的地方,不用看风小雨也知道肖月青一定在等待,她每次来得都很早。
村头,一间小草屋孤零零地竖立着,门前长满青草,风小雨低头钻了进去。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墙角的破木板床上传来,有气无力:“是小雨吗?”
“是我。”风小雨从怀里掏出几个鸡蛋和馒头,放在满是灰尘的桌子上:“这是我妈给我带到学校里吃的,我放这里啦。”
“唉。”老人长叹一声:“难为你们几个小孩了,这么多年一直不断送吃送喝,比我那儿子好多了。我一个老瞎子不如早点死了好。”
“您别乱想。”风小雨安慰道:“您不是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吗。我们还等着听呢。”
老人用力咳嗽几声:“别提了,现在也只有你和小青常来看我了。”
老人姓夏,眼睛不太好。但他会讲许多许多有趣的故事,比书上的还要精彩。乡下孩子没有太多的娱乐,夜晚都聚集在老人的门前,坐在一堆乱草上,看着满天闪闪的星星,听老人讲古老的故事。
老人生活清苦,有几个儿子都成了家,每年送一点粮食过来,平时很少过问。风小雨和小朋友经常偷偷地带一些吃的来,也没什么高档的,只是红薯和几个玉米棒子而已。
后来孩子们大了,老人的那些故事也听腻了,还一阵一阵咳嗽,来的人逐渐稀少。最后只有风小雨和肖月青不断来探望,把中午的干粮留一点下来。
“我走了,还要上学,下午放学再来看您。”风小雨细心地整理一下老人的棉被,起身就要离开。
“等等。”老人叫了一声,摸索着从床边席子下抽出一本书,递给风小雨,声音颤抖:“这书跟了我一辈子,是祖上传下来的。我那几个不孝的儿子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留着也是烧火的料,你拿去吧。”
屋内灯光昏暗,看不清是什么书,风小雨并不喜欢看书,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小朋友一起下河抓鱼,上房掏鸟窝。不过老人一番心意,风小雨不好违背,顺手把书揣入怀中。
出门没有多远,肖月青俏立在小路边,霞光映照下清丽怡人。小姑娘扎着一条长辫子,瓜子脸,大眼忽闪忽闪,水灵灵惹人喜爱,身材苗条,年龄不大,胸部却高高耸立,似乎要从粗布衣衫中挣脱出来。
“小雨,夏爷爷怎么样了。”肖月青边走边问。
风小雨沮伤地说:“还不是老样子,我们又没钱,送点吃的喝的还得背着大人。”
“说的也是,这世上可怜人多得是,管得过来吗。”肖月青俊俏的脸颊上掠过一丝惆怅,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一件事,靠近风小雨,低声说:“昨天我舅舅来我家,他说开放了,到大城市能挣很多钱。”
“真的吗。”风小雨还不知道开放是啥玩意,一听说能离开这块土地过另一种生活,心中莫名地兴奋起来。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小雨早就看不惯了。
“当然假不了。”肖月青肯定地说道:“村里的王三早就出去了,过年的时候,带回来好多新衣服,还有不少钱,他妈妈正张罗着给他讨媳妇呢。”
风小雨一拳打在路边的一棵松树上,一脸向往:“好,毕业了我立即出去闯一闯。”
“我们一起去。挣好多好多钱再回来。”肖月青激动得小脸通红,是啊,谁不向往海阔天高的世界。
风小雨心中一阵温暖,一把抱住肖月青:“小青,你真好。”
闻着风小雨身上大男孩的气息,肖月青心跳忽然加快起来,想推开风小雨,手脚软绵绵使不出一点力气。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欢笑嬉闹中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风小雨还不止一次背过肖月青,有一次感冒发烧,小雨一口气背着肖月青跑到几里外的乡医院。可是肖月青从未有过今天的感觉,全身发烫,连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风小雨紧接着也发现肖月青的变化,两人贴得很紧,肖月青胸前两只小兔子一样的东西顶着小雨。小雨听大人说女孩子那儿可是碰不得。急忙松开手,见肖月青低着头不说话,以为她一定生气了。红着脸语无伦次地说:“我、我……”
肖月青见风小雨结结巴巴,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走吧。放学后一起去看夏爷爷。”
瞎子夏爷爷没有等到小雨发达的那一天,傍晚放学后,风小雨远远看见夏爷爷门前飘动的花番,嘀嘀嗒嗒的唢呐声在村头漂荡。夏爷爷死了,没有人追究怎么死的。村里人都说死了好,省得受罪。
按照习俗,老人三天后下葬。小雨站在小山上远远望去,老人的儿子抱着骨灰,嚎得十分凄惨,后面跟着子子孙孙一大群。老人生前孤零零躺着,少人问津。如今死了,倒是大操大办,风风光光。小雨心中感到一阵酸楚。耳中传来低低的抽泣声,肖月青不知何时来到身边,想起老人凄惨的晚年,不由得泪流满面。
回到家,小雨拿出夏爷爷的书细心翻阅,都是古体字,配着一幅幅图,好像很多菜谱。小雨对烧菜毫无兴趣。倒是有几幅人体图吸引了他,上面画着许多细细的线,风小雨一边看一边想着自己身体上相同的部位,一会儿,好像有一个小虫子顺着体内的那几道线缓缓爬动,有点痒痒的感觉,很舒服,风小雨心中好奇,集中注意力盯着那个爬动的小虫,小虫爬动得越来越快,一股温热的气流在风小雨体内快速循环流动,风小雨脑中忽然一片空白,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
风小雨跳下床,活动一下手脚,没有什么不妥,反而出奇的轻松。一股肉香冲进鼻腔,难道今天家里来客,不然绝对不会烧肉。风小雨兴奋地冲出房间,跑进厨房,不顾妈妈诧异的目光,一把提起锅盖。
锅里空空,别说肉,连一滴油都没有。可是明明有一股肉香,难道脑袋或是鼻子出了问题,只是一种幻觉。风小雨又用力嗅了嗅,不错,是肉香,不过不在家中,是从外面飘过来。
为了证实自己的感觉,风小雨走出家门顺着味道一路巡视,一连走过几十户人家,终于在几间大瓦房前停了下来。正思量着如何开口,肖月青迎了出来,一脸惊异:“小雨,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原来肖月青见风小雨在远处犹豫不决,以为是来找她。
风小雨把肖月青叫道一边,瞧瞧四下无人,低声问:“这家是你亲戚,今天是不是烧肉。”
肖月青诧异地说:“不错,是烧肉了,你问这干什么?”
风小雨松一口气,自己脑袋和鼻子没有问题,他把来龙去脉和肖月青说了一遍。肖月青捂着肚子大笑:“小雨,你这是馋猫鼻子尖。”
风小雨不敢再看那副人体图,翻到最后几页,是一幅幅小人图,做着各式各样的动作,有点像广播体操,又像是武打动作。武打电影在村里露天放过一次,叫做《少林寺》,打得稀里哗啦,大半年过去了,提起那部电影许多人还是津津乐道。
星期天和节假日,风小雨就带着书到山上,找一个僻静之处,照着图一个一个练习,开始挺累,半个月以后越练越舒服,竟然有一点欲罢不能。
一年光阴转眼即过,初中,是这小村子里孩子们的最高水平。毕业后,风小雨闲在家帮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父亲经常用柳条编一些箩筐,篓子一类的家用工具,风小雨也学着编,他的手出奇的巧,几天功夫就超过父亲,还能临时编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一次风小雨用草编了个小狗,惟妙惟肖,送给肖月青,肖月青喜欢得连睡觉都抱着。
一个远方表哥听到这个消息,专门请风小雨过去编东西。那地方挺远,风小雨坐了一天的汽车才赶到,是一个风景区,山清水秀。表哥家有一个编织厂,风小雨做了几个月师傅,临回家,表哥帮风小雨买了几件衣服,还给了几百元钱。刚进家门,他听到了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肖月青要出嫁了。
※※※
秋日的夕阳懒懒地照着大地。夏爷爷的坟头长满荒草。小雨和肖月青慢慢地一根一根拔着。
“我妈给我定了一门亲。”肖月青低声说:“是村长的儿子。”
小雨一言不发,用力扯下一把草。他又能说什么呢,乡下女孩都一样,念几年书,结婚生子。祖祖辈辈就这样过来的。
“你哑巴啦。”肖月青咬着嘴唇狠狠地说:“我不想嫁给他,又矮又丑。”
“可是你妈病了需要钱。”小雨声音低沉地说:“你姐妹又多,需要照顾……”小雨后面的话几乎听不到。无奈,彻底的无奈,无论亲情还是爱情在物质条件缺泛面前,都是苍白无力。
肖月青的眼泪顺着白皙的脸颊悄悄滑落。小雨慌忙用手擦拭,但是越擦越多,一时六神无主,语无伦次地喃喃低语:“都是我不好,不会说话,让你伤心。”
肖月青用力摇了摇头:“不怪你,是我命苦。”
小雨怜爱地捧着肖月青秀丽的脸颊,两人无语凝望。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渐渐暗淡,轻风拂过,飘落几片枯叶。
肖月青忽然扑进小雨的怀中,两人紧紧搂在一起,少男少女的心一起狂跳,青春的热血瞬间沸腾起来,交缠的身躯缓缓倒在空旷的原野里。是爱、是恨、是欢愉、是痛苦、唯有小雨和肖月青心里明白。但是许多年以后小雨回忆起这一刻,心中依旧一片迷茫。他只记得那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柔。
肖月青激情如火,融化了天与地,也融化了小雨的血肉和灵魂,脑中一阵空白。在以后的慢慢人生旅途中,小雨享尽人间绝色,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忘却生死,蚀骨销魂的感觉。
夜幕低垂,轻轻掩盖大地,这一夜又发生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秋风萧瑟,卷起一阵苍凉。
肖月青出嫁那一日,天空飘着洁白的雪花。几辆迎亲的轿车停在肖月青家的旧瓦房门前。小村立即轰动起来。那是在改革开放刚刚萌芽的时代,村里迎亲还是一色的手扶拖拉机,轿车可是个稀罕物,只有县里领导视察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
许多村民围着轿车四处打量,几个小孩怯生生地摸上一把,立即遭到父母的呵斥:“你个小王八蛋,碰坏了把你赔给人家,人家都不要。”
一群姑娘眼中流露着羡慕的光芒,窃窃私语:“我要是能够坐上一回,死了也不后悔。小青人漂亮,真有福气,嫁到村长家,以后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肖月青家的客人不多,酒宴草草结束。迎亲的人拿出一大袋喜糖,四处抛洒,大人小孩一起欢笑着争抢。一个少女打着红伞扶着肖月青走出来,肖月青一身水红的丝绸棉衣,脸上化了个淡妆,薄施粉黛,长长的睫毛低垂,秀丽可人。
临上车,扶着车门肖月青回首望望远处风雪中的村头小山包,朦胧间一位少年在寒风中孤零零地挺立着,眼中不由得流下一行清泪。
“这孩子孝顺。”有人夸赞着说:“舍不得爹娘呢,都淌眼泪了。”
鞭炮一直从村头响到村尾,村长家那幢鹤立鸡群的小洋楼里喧闹起来,满屋的宾客哄笑着,夹杂着酒杯的碰击声。烧菜的大师傅在灶台前满头大汗地忙碌着,油烟在屋顶上四处飘散。
风小雨麻木地站立在小山上,风中传来阵阵饭菜的清香,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咽口水,一口口咽下去的是苦涩的泪水。
从中午到傍晚风小雨一直站在风雪中,最后被人发现,抬回家中,手脚已变得僵硬,他在床上一躺就是一个冬天。肖月青听到小雨的消息,一口气跑到风小雨家的房前,忽然又胆怯地停下了脚步,呆呆站立片刻,失魂落魄地冲到夏爷爷的坟边。放声痛哭。
※※※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风小雨开始起来帮父母做一点事,他脸颊更加消瘦,沉默少语。
“爹,我想出去打工。”小雨一边修理一把锄头,一边和在一旁抽烟的父亲说着话。
“打工?你还小。”父亲抬起脚,把烟袋在鞋底上敲了敲,倒了烟灰:“只有村西头的王三出去过,谁知道外面世道乱不乱。”
“我已经十八岁了。”小雨放下锄头,倔强地说:“我知道分寸,明天就走。”
“出去散散心也好。”父亲长叹一声,知子莫若父。儿子的心情他一清二楚。
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风小雨带着行李悄悄离开生长了十八年的小村。站在小溪边回首望一眼还在睡梦中的家乡,风小雨眼中掠过一丝坚毅,迎着刚刚泛红的朝霞迈开大步。
远方会是什么?风雨,荆棘还是春花烂漫?风小雨没有去想,他只知道无法回头。
风小雨的离开没有给村里带来一丝波动,一件在小乡村算得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风小雨离开的三天后发生了。村长的儿媳肖月青失踪了。
肖月青的娘家人围着村长家闹了一天,村长家当然交不出人,反而说肖月青父母把女儿藏起来了,双方言辞激烈,虽然最后毫无结果,村里人却得出一个结论,肖月青在村长家的日子并不舒服。
传言跟着扩散,有人说经常听见村长家传出肖月青夫妻的厮打声,尤其在夜里,乡村静寂,隔壁邻居听得更为明显。
还有人下流地悄悄说:肖月青夜晚睡觉用布条做的裤腰带都打了死结,村长那个笨儿子一个多月愣是没解开。
第2章 下扬州
破旧的客车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路摇晃着沿运河堆缓缓向南方挺进。车不大,乘客却很多,小雨好不容易在走道里挤出一小块地方,拥着棉被坐下,刚出发时候,大家吵吵嚷嚷,几个小时一过,全部安静下来。只有几个烟民在吞云吐雾,劣质香烟的怪异味道混合着臭脚丫的气息,冲进小雨敏感的鼻腔,心中一阵阵作呕。
好不容易熬过几个小时,客车拐了个大弯,晃晃悠悠进入路边的一个小停车场,驾驶员和许多人一起涌入一个食堂。其余的人也下车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三三两两站立一团。好像已是深夜,天空繁星点点闪着清冷的光芒。
再次回到客车里,小雨找一个靠窗口的位置坐下,拿出一块包着糖的饼,用力啃了起来。虽然又冷又硬,但对于饿了大半天,饥肠辘辘的小雨来说算得上美味。
啃了几口,小雨感觉旁边有人盯着自己,抬头一看,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蜷缩在一边,身形消瘦,衣衫陈旧,正睁着大眼望着小雨手中的饼,见小雨抬头,慌忙扭头望向窗外。
小雨又重新拿出一块饼,在小女孩纤细的手上蹭了一下,小女孩转过脸。看着小雨一脸温和的笑,然后怯生生地接过饼,低下头慢慢地啃起来。
车窗上一块破玻璃缝里吹过一阵寒风,小女孩向小雨身边靠了靠,羞涩地笑了笑:“我叫荷花。”
小雨把棉被向荷花推了推:“我叫风小雨,你出来怎么没带行李。”当时所谓的行李也就是一床被褥,几件换洗衣服。
荷花声音很低:“我到三姨家带小孩,妈说用不着带东西,三姨家都有。”带小孩是苏北方言,就是照看孩子,和现在的保姆一样。
“那你比我好。”风小雨羡慕地说:“我只有一个老乡的地址,不知会不会找到工作。”
客车进扬州南站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清晨,风小雨出了车站的大门,伸了伸懒腰,舒展一下僵硬的身体。朝霞烧红了东方的天空,十分耀眼。站在街头,第一次进大城市的风小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几个蹬三轮的人过来拉生意,风小雨身无分文,慌忙摆了摆手,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了几十米。路边有一个修理自行车的小门面,几只破车胎挂在门前的电线杆上,随着北风不停摇摆。几个学生拿着气筒轮流给自行车打气。
风小雨凑过去,声音很轻地问:“麻烦一下,你们知道石桥玩具厂吗?”几个学生疑惑地看了看风小雨,好像听不懂他的话,风小雨急忙又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了一遍。这次学生们听懂了,可是跟没听懂毫无区别,没有一个人知道玩具厂在什么地方。
风小雨失望地转身离开,一旁正在补车胎的老人抬起头说道:“你往东到石桥镇再问。”风小雨说了声谢谢,沿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往前走。石桥镇离市区很远。风小雨筋疲力尽的走到镇上已经是中午时分。打听了好几家,才在一个僻静的巷子里找到玩具厂。
听风小雨说完来意,看门的老人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慢声细语地说:“你找王三,那个好吃懒做的家伙被老板开除了。”
风小雨神情一怔,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了下来。全身冰凉,脑中一片空白,下意识地问:“王三什么时候离开的?”
“昨天刚走。”老人说完不耐烦地关上窗户。风小雨呆呆地站立一会,背着行李沮伤地往回走,他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留在这个小镇肯定不行,先回车站再说。
虽然还是春寒料峭的正月,中午的阳光也十分炽热,风小雨脚底已磨出几个血泡,捆绑行李的尼龙绳把肩头勒出两道血痕。又渴又饿,加上昨晚在客车上睡眠不足。脑袋昏昏沉沉。路边有一个乱草堆,风小雨一屁股坐下,没过几分钟就歪倒下去,呼呼大睡。
“小伢(xia)子。醒醒。”朦胧中有人喊叫。风小雨坐起身,揉了揉双眼,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端着一碗汤,另一手拿着一个馒头。
风小雨看着老人慈祥的笑容,心中一阵温暖。说了声谢谢,接过汤碗和馒头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老人在一边连声说:“慢一点慢一点。”
风小雨到扬州的第一顿饭就这样在路边进行,仅仅一大碗干丝汤。干丝,扬州特有的一种美食,是一种豆制品,吃在嘴里有一股豆子的清香,绵软舒适。老人还在汤里加入了粉嫩的春笋和一小撮榨菜,更加爽口。风小雨感觉到这是平生吃到的最好的美味佳肴。不油腻却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比舒畅。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他不断寻找这种美妙的感觉。把一碗煮干丝做得出神入化,名传海内外。他依然觉得没有这一碗汤的神韵,有人说那是因为当时太饥饿,吃什么都香。他摇头否认,或许那是个老神仙为自己指点迷津。
回到车站已是华灯初上,许多打工的人就在车站门前的广场上露宿。铺开被褥,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风小雨捡了块纸板,在大门口背风的地方铺好,放下行李,打开被褥。用不着脱衣服,整个人直接钻了进去。
脑袋昏昏沉沉,睡得很不踏实。风小雨有点气闷,从被窝中探出头来。月上中天。散发着冷冷的光辉。一个瘦弱的身影立在一旁的墙边,风拂过,瑟瑟发抖。借着月光,风小雨觉得似曾相识。他试探着小声说:“是荷花吗?”
“我是荷花。”那纤弱的身影凑了过来,耳边响起荷花惊喜的声音:“风小雨,你怎么在这里?”
风小雨身体向旁边挪动一下,掀开被子的一角:“荷花,先进来暖和一下。”
天气实在寒冷,荷花丝毫没有犹豫,一下子钻到风小雨身边,过了好一会儿身体依旧冷得不停颤抖。等荷花安静下来,风小雨问:“你怎么没到三姨家去。”
“三姨没来接我。”荷花语气茫然地说:“我一直从早等到晚,半步也没有离开。”
“你还没吃饭吧?”风小雨关切地说:“我今天只吃了一碗汤。”
荷花声音低得几不可闻:“我没钱。”
“我也是。”风小雨叹息一声:“明天怎么办?”
荷花没有回答,瞪着大眼望着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的月亮。可能太累,没一会儿她就进入了梦乡。闻着身边少女身上的幽香,风小雨想起了青梅竹马的肖月青。想起了村长家的小洋楼,想起了村长那个又矮又丑的儿子,想起肖月青正躺在那个丑八怪的身边……风小雨一阵心酸,毫无睡意。
两位老人打着手电筒蹒跚走过。老太太不停数落着:“老头子,你脑筋不好使,晚上不要乱跑,整天让人提心吊胆。”
老头一声不吭,笔直向前走着,一脚踢在风小雨身上,绊了一下,老太太连忙过来扶住老伴,手电筒一照,是两个小孩,连声说:“谁家的孩子,这么小就露宿街头,会着凉的。孩子,快起来,到我家暂时睡一宿。”
于是,风小雨拉着迷迷蒙蒙的荷花跟着两位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老人的家就在不远的一个小巷子里。安顿好两个小孩,老太太才和老伴才回房休息。
风小雨依然没有睡意,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月亮,心里空荡荡一片冰凉。明天怎么办?回家?不行,别说现在身无分文,就是有钱也不回去。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轻易走回头路,那样会让村里人笑掉大牙的,尤其是村长那个丑八怪儿子。离开村子的时候,他就笑话风小雨:“看你那小样,能混出个什么名堂。要不了几天就会灰溜溜滚回来。”要不是父亲拦着,风小雨肯定一拳打烂他的鼻子。
迷迷糊糊,风小雨好像睡了一会。一阵嚯嚯的声音把他惊醒。悄悄下床,轻手轻脚地来到窗口,伸头向外看。天还没有大亮,隐约可见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风小雨和荷花住的是一间厢房。窗户外不远是一颗大银杏树,树下一位老人正低头磨着一把菜刀,嚯嚯嚯嚯。声音在这静寂的清晨听起来让人心里格外寒碜。老人不时地用手指捋一下锋利的刀口,刀身光亮耀眼。映出老人花白的胡须和满脸得意的笑。
刀磨好后,老人拿在手上晃动几下,转脸望一眼风小雨住的厢房,然后慢慢进入另一个房间。风小雨吓出一身冷汗,他想起水浒传里的母夜叉孙二娘,她开的黑店可是专门卖人肉包子。昨晚没细想就稀里糊涂跟着两位老人来了。这里不会也是黑店吧,自己和荷花都是细皮嫩肉的少年男女,别第一次进城就让人家做成了包子。
有观察一会,院子里没有动静,风小雨推醒荷花。荷花见风小雨一脸惊慌,刚要开口问什么事。风小雨竖起手指做了个噤声的动着,低声说:“快跟我走。”说完拉起荷花出了房门蹑手蹑脚地向院门走去。还好没有人发现。风小雨猛然拉开院门,撒腿就跑。刚起步一头撞在一个大汉的身上,大汉张开双臂把风小雨和荷花挡了回去。
大汉满脸横肉,身材高大,走起路来有点摇晃,是个瘸子。嗓门粗大地吼着:“你们俩小孩往哪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drive.uc.cn/s/f29f32bf73104?public=1
https://pan.baidu.com/s/10qMrdEMeeh0ihl9Xn_SueQ?pwd=vrn7
为促进文化交流,本站整理收录的小说资源均源自网络公开信息,并遵循以下原则:
1、公益共享:本站为非盈利性文学索引平台,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收费性质的阅读与下载服务;
2、版权归属:所有作品著作权及衍生权利均归属原作者/版权方,本站不主张任何内容所有权;
3、侵权响应:如权利人认为本站展示内容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把该作品相关材料私信至站主或者发件到邮箱。经过核实后,本站将会在48小时内永久下架相关作品。邮箱tegw202@gmail.com
4、用户义务: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利用本站资源进行商业牟利、盗版传播等违法行为。
5、我们始终尊重原创精神,倡导用户通过正版渠道支持创作者。如对版权声明存疑,请联系我们进一步说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