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都市/生活/探险
玩物丧志,玩宝得志。
玩宝筑起黄金屋,玩宝引来颜如玉,
玩宝不辞千里路,玩宝如读万卷书。
一个籍籍无名的古玩小贩,却终究要变成一代宗师。
尘封的奇珍异宝,隐秘的掌眼传承,在古玩的世界里,历史从未失声。
叵测的尔虞我诈,纷乱的暗流汹涌,在滚滚的暴利中,人心没有天平。
第1章 鬼脸花钱
余耀从小就有一个理想,他上小学时还在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中详细阐述过。
玩儿着,赚大钱。
虽然这篇作文被没眼力的语文老师打了个鸭蛋,但余耀还是坚持为理想奋斗着。
他发现,古玩行,就是实现这个理想最好的地方。
而且,他成功了。
就拿上周来说吧,他用几百块捡漏的一对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拍出了一个多亿,他随手就捐给了母校,准备在校内筹建一座“余耀博物馆”。
······
头猛然一歪,余耀差点儿闪了脖子,睁开眼之后,顺手擦了擦口水。
原来是做了个梦。
本来想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一会儿,没想到天凉了,这么容易就睡着了。
如今生意越来越难做,从早上八点开门,现在都晚上八点了,楞是一个人没进来过。
这家名为格古斋的小店,在江州城南老街上,只有二十平米,而且还被一道高大的货架分成两部分,货架前面是店铺区,货架后面是一个逼仄的简易卧室。
余耀站起身来,点了一支烟,准备抽完就关门睡觉了。
“吱呀”一声,门却在这时候开了。
进来的是个生面孔的中年男子。
他穿了一身锦灰色的长袍马褂,胸前一侧还露出了金灿灿的怀表链子,发型一丝不乱,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
余耀不由愣了愣,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这副打扮?这是得多喜欢民国范儿啊?
不过,此人的骨子里似乎还透出来一股劲儿,这股劲儿很难形容,让人觉得很有学问,但却又难掩江湖气。
“您好,有什么好关照?”余耀上前两步,微笑问道。
这开古玩店的,得会看人,有的人是真买家,有的人是逛灯的(只看不买),还有的,是来卖东西的。但是这个人,余耀却看不出他到底想干什么。
“掌柜的,有件东西,能给掌掌眼么?”中年男子开了口,语声略显沙哑。
“您客气。这是有东西要割爱?”余耀应了一句,同时打量了他一下,没见他手里带什么像是古玩的东西,只有一份卷起的报纸。
中年男子点点头,却从内口袋里摸出一枚铜钱,同时问道,“贵姓?”
“免贵姓余,您年长,叫我小余好了。”余耀伸手接过了铜钱。
确切地说,这是一枚花钱,又叫压胜钱,不是官方通行的货币,多是民间铸造用以祈福求吉的。
这枚花钱比普通古钱略大,直径有四厘米左右。中心圆孔,而不是常见的方孔。
图案很特殊,正面是一个鬼脸,却不狰狞,似乎还带着笑意;一只眼睛眯起,而另一只眼睛,恰就在钱的圆孔,或者说,是用这个圆孔代替了一只眼睛。
背面,则是围绕圆孔,有金、木、水、火、土的阳文字符,字体都是小篆。
花钱从汉代开始就有铸造,历朝历代五花八门;余耀虽然没见过这种花钱,但也不会大惊小怪。铜质精良,包浆地道,显然是传世的好品;综合种种特点来看,像是清中期的。
中年男子打量了他几眼,点点头,“我姓许。”
余耀掂了掂这枚鬼脸花钱,“许先生,我年轻,见识浅,有什么说的不对的,您多担待。”
“客气了。”
“花钱,在清代铸造得最多,民间甚至有点儿泛滥了。您这枚品相不错,但也值不了多少。”
“你收么?”
“可以收,不过价钱······”
中年男子好像若有所思,把报纸顺手放到桌上,一手撑着柜台揉了揉眉心,“你看着给吧。”
余耀想了想,“五十块。”
这枚花钱,实话实讲,就冲这品相和特殊的图案,市面上怎么也得五百往上的价儿。而且这东西不难卖,可以把玩,可以佩戴,可以收藏,是快来快走的爽利货。
但古玩生意就是这样,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买东西收东西,出价的时候,都是可劲儿往低了压。
余耀正等着还价儿,中年男子却道,“成交!”
余耀稍稍一愣,心说这人的打扮虽然古怪,但也不像是缺这点儿钱的主儿啊?
不过,他很快便笑了笑,直接摸出了一张五十的票子放到柜台上,“我看您不像是手头紧······”
“不仅手头紧,而且时间紧,小余掌柜,你能帮我个忙么?”中年男子却没有立即拿起这五十块钱。
“我能帮您什么忙?”
中年男子指了指桌子上的五十块钱,“我有点儿急事儿要走,你用这,买些纸钱,帮我烧了就行。”
啊?哪有替人烧纸的道理!这能替么?再说了,今儿也不是什么特殊日子啊!
“小余掌柜,拜托了!”说完,中年男子竟急匆匆抢了出去。
门开人走,外面突然刮起一阵风,声音不大,却似乎有一阵呜咽卷进店来,余耀不由打了个激灵。
“哎?话还没说完呢!”余耀追了出去,但出了店门左右一看,哪里还有半个人影?
这算什么事儿?
“好像也不能白赚你的。”余耀嘟囔了一句,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锁了店门,往西走了走,进了一家杂货店。
黄色的毛边纸钱,十块钱一刀,余耀这上面没再占便宜,买了五刀。
余耀就在格古斋门口一侧,简单划了划纸钱,蹲着给烧了。
烧完之后,余耀仿佛鬼使神差一般,没立即站起来,却又从口袋里摸出了那枚鬼脸花钱,捏着自言自语道:“我怎么就这么听话呢?”
嗤!
就在此时,已经熄灭的纸钱灰烬中,突然冒出一股黑气,这股黑气随风窜起,如同跳舞般晃了晃之后,从鬼脸花钱的钱眼儿中似利箭般穿过!
穿过钱眼儿之后,黑气变成了金光!
余耀大骇,下意识地闭眼,却又不敢扔掉手上的鬼脸花钱,生怕有什么意外和闪失。
虽然闭了眼,但似乎晚了,因为他的眼前仍是一片金光灿烂。
“五行穿金,鬼眼穿心!”
他脑子里,好像还响起了这样一个声音。
刚才进店的那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第2章 真是撞鬼了!
余耀平时胆子不小,但这种事儿谁能受得了?还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嘴里不停念叨着,请自己能记得起的各路神圣仙佛保佑。
好在这金光灿烂的时间并不长,同时再也没有声音响起。
眼前恢复了一片黑暗。
足足又安静了五分钟,余耀才一点点慢慢睁开眼睛。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一钩上弦月挂在空中,和昏黄的路灯光交织,斜射在“格古斋”的匾额上;老街上暂时没人经过,而东口连接的滨江道上,不停有车辆呼啸而过。
地上的一堆灰烬,已经没了半分火气;手里的鬼脸花钱,也没什么变化。
呼······余耀长出一口气。
起码眼睛没出毛病,看得清清楚楚。
难道,刚才是我花眼了?幻听了?
余耀缓缓站起身来,先是小心将鬼脸花钱暂时装进口袋,又点了一支烟。
许是最近有点儿累,又是做梦,又是幻觉的。
不过,直到一支烟抽完,这种自我安慰也没能起到大作用。余耀回到店里反锁店门之后,还是有种脊梁骨冒凉气的感觉。
走到店铺一角的脸盆架边,洗手擦干之后余耀揉了揉太阳穴,“还是先睡会儿静静吧。”
店里只有他自己,没有静静。不过,柜台上倒是多了一份卷起的报纸。
这好像是那个中年人遗落的。
余耀顺手拿了起来,展开。
这是什么报纸?连个头版大彩图都没有。
嗯?不对啊,黑白的?这油墨?
民生联报。
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农历九月初四。
余耀草草看了几条头版的新闻,全是当年的时事。再翻,还是。
不经意间,一条新闻标题蓦地映入眼帘。
一代宗师昨日离奇去世,国宝级文物不知所踪。
旁边,还配了一张照片。
看了照片,余耀的手像被火烧了一样,腾地就将报纸扔了出去!
这张照片,虽然是一小半身黑白照,自是比不了现如今的高清图片,但是余耀也能认出,赫然就是刚才进店那个中年人!
这特么的是真的撞鬼了啊!
我说这年头儿怎么还有这种打扮!
还有,那张报纸发行日期是农历九月初四,报纸上说的“昨日”,就是九月初三!
今天,也是九月初三!
忌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本来应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日子啊,怎么自己就出了这种事儿?!
鬼爷,我和您应该没什么关系啊?怎么就找上我了?
余耀站在柜台边,瞅着被他扔在地上的报纸,抖抖索索又点了一支烟。
他现在是又惊又怕。
还带了那么一点儿好奇。
一代宗师?
这个人到底是谁?刚才还没顾上看······
抽完了一支烟,余耀一咬牙一跺脚,硬逼着自己上前拿起了那份报纸,重新放到了柜台上。
既然都找上门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民间一代传奇,古董文物鉴定大师许太炎······”
啊?原来,他就是许太炎?
余耀一时间又有些游离了。
作为一个理论水平和历史知识远远高于眼力的古玩小贩,余耀是知道这个许太炎的。
民国年间,有“文物三言,半壁江山”一说,说的是在文物古董这个圈子里的影响力。
所谓“三言”,是三个姓氏都带言字旁的人。
许太炎,谢流斋,谭如肃。
不过,这三个人,不是一路人。
许太炎最具传奇色彩,在文物古董鉴定方面是个天才。他曾在琉璃厂开店,在当时的行里颇受追捧,有“许一眼”的雅号,不管真假,一眼定性。但他的背景十分神秘,据说人脉颇广,却从不为官方做事。
谢流斋,却是个专门“出口”文物的古董商,他在沪海开了一家古董公司,同时在西洋也有公司,如今不少堂而皇之摆在外国展厅里的好东西,就是他搞出去的。
谭如肃,则是当时最大的古董造假集团的掌舵人,以古画为主,青铜器、瓷器也有涉猎,其中不乏以假乱真的超级高仿。不客气地讲,现在说不定哪位收藏家甚至哪个博物馆里,还有谭氏集团做出来的东西。
“我姓许。”
这声音再度在余耀脑海里响起。
余耀的心里,却好似稍稍踏实了一些。
因为,如果真是许太炎,此“鬼”就非同一般,一代宗师啊!应该不会难为自己这么个小人物吧?
余耀一边想着,一边将这篇只有不到四百字的新闻看完了。
敢情民国时候的新闻也玩儿标题党,写许太炎去世,死因却不知道,这就算离奇了?余耀还想看看国宝级文物是什么,结果只是猜测许太炎应该藏有国宝级文物。不过,倒是怀疑了一下倭国人。当时倭国人已经入侵华夏,同时大肆搜刮古董文物。
有用的不多,但其中一点还是引起了余耀的注意。
那就是许太炎当年在琉璃厂有一家店铺,也叫“格古斋”!
这似乎能解释他“显灵”到此的原因?
难道,是他老人家在“下面”缺钱了?
余耀再度回忆了一下整个过程,他似乎并无恶意;自己呢,又帮他烧了纸钱,整整五刀啊,这要搁在“下面”,够买个花园别墅了吧?
既然这样,应该不会再有麻烦了?
钱眼儿里的金光,要不是幻觉的话,会不会是一种表示收到钱的“反馈”?
胡思乱想一通,余耀又摸出那枚鬼脸花钱。
这东西,可不敢卖了!
从店里找了根红色挂绳,余耀小心翼翼将这枚鬼脸花钱穿系了起来,而后,打开了柜台里侧一角的小保险箱。
小保险箱里,也没啥东西,除了几千块现金,还有一个不大的锦盒。
余耀将穿了红绳的鬼脸花钱小心翼翼放进去,拱手拜了拜,“许大师,小店的名字是个巧合,无意冒犯您。我这纸钱也烧了,够您在下面花了。您看,是不是就不用上来了?主要是怕您累着······”
说完之后,余耀拍了拍心口,感觉舒缓了一些。
瞅了瞅保险箱里的那个锦盒,余耀不由自主又拿了出来。
这个锦盒里,是他前两天捡漏的一件白玉扳指,今年能不能过个好年,就靠它了!
打开锦盒之后,余耀又禁不住拿起了扳指。
包浆莹润,手感一流,开门的熟坑。扳指的外立面上,上下刻有回纹,中间则是阴刻了一首唐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根据余耀之前的判断,这是一件乾隆朝苏工老玉件,虽然比不了内务府造办处的官作,但也算精品了。
可此时的余耀,眉头却忽而拧成了一个疙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促进文化交流,本站整理收录的小说资源均源自网络公开信息,并遵循以下原则:
1、公益共享:本站为非盈利性文学索引平台,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收费性质的阅读与下载服务;
2、版权归属:所有作品著作权及衍生权利均归属原作者/版权方,本站不主张任何内容所有权;
3、侵权响应:如权利人认为本站展示内容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把该作品相关材料私信至站主或者发件到邮箱。经过核实后,本站将会在48小时内永久下架相关作品。邮箱tegw202@gmail.com
4、用户义务: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利用本站资源进行商业牟利、盗版传播等违法行为。
5、我们始终尊重原创精神,倡导用户通过正版渠道支持创作者。如对版权声明存疑,请联系我们进一步说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