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诡异/悬疑/民俗/心理/犯罪/惊悚/
沈葵事后回忆起来,所有古怪的事情都是从论坛上一条关于二十年前地铁事故的帖子开始的。
作为事故仅存的七名幸存者之一,她万万没有想到,这场当年夺取了上百条性命的灾难事件,会成为她揭开世界真相的门锁。
不存在的同学;
不合理的照片;
不可言说的恐惧;
当所有无法理解的事件都指向同一个结果:
“你有没有想过,你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是假的。”
【阅读指南】
1.主写悬疑推理,微恐怖,感情线很少可忽略不计,存在超自然力量;
2.全文女主视角,伏笔很多,内含大量推理剧情,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耐心往后看,后文大概率有解释(如有Bug也欢迎指出);
3.本文背景为架空,文中涉及到的城市、事件、人物均无原型,请勿对号入座;
4.微博@晋江-秋既白
内容标签: 灵异神怪 恐怖 现代架空 悬疑推理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葵 ┃ 配角: ┃ 其它:悬疑;灵异;惊悚;恐怖;推理
一句话简介:你所在的世界…是假的
立意:一个人的抗争
第1章
暴雨如注。
狂风拍打着窗户,窗台内侧一盆小小的多肉忍受了一夜的疾风骤雨,终于不堪重负地摔倒在地。
“砰”地一声响,将沈葵从睡梦中惊醒。
她叹口气,摸过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果然,又是凌晨三点。
半个月前,因为前期疯狂加班的项目暂告一个段落,老板大手一挥批准沈葵放假两周。原以为可以趁此机会躺平放松,没想到她居然陷入了“每到半夜就会被吵醒”的怪圈。
作为一名大龄单身女青年,沈葵深谙养生之道,每晚11点前入睡,早上7点起床,作息规律雷打不动,睡眠质量属于哪怕隔壁半夜装修都能一觉睡到天亮的水平。
但自从半个月前楼下野猫一嗓子将她惊醒的那一夜起,事情似乎就往诡异的方向一路狂奔。
这些日子以来,不管她睡得有多香、多沉,每到凌晨三点,总有一些奇怪的动静将她从睡梦中惊醒。
先是猫叫,然后是浴室的玻璃无端裂成两半,又或者是放了一年没动过的花瓶突然掉地上摔碎,甚至是醉酒的邻居走错门……
也就沈葵胆大,换作别人恐怕早就求焦头烂额地求神拜佛,可沈葵作为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她表示:搞事可以,能不能整点阳间的作息?连续半个月这么折腾,她的生物钟都快改变了。
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她丧得连觉都睡不下去了。
既然睡不着,索性就玩会儿手机。
她打开微信,瞬间被一连串的消息刷屏。
她大致浏览了一下,基本都是很久没联系的同学发来的消息,内容大同小异,是关于论坛上的一个帖子。
她打开同闺蜜的聊天窗口。
甜K:“花花,你快看这个帖子!”
甜K:“[链接]:【求助】我被困在地铁上了!”
甜K:“这是淮西河吗?”
“淮西河”三个字触发了沈葵某些不好的回忆,她抿着唇点开链接:
首楼:万能的友友们,紧急求助!我好像被困在地铁上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3点从淮西河站上车,列车始离站台后就一直在隧道里没出去过,我感觉已经行驶至少十分钟了,想问下这种情况正常吗?
1L:先占座,前排出售瓜子板凳~
2L:引流帖?
3L:楼主你是不是很少坐地铁?你抬头看看,一般车厢门上方都有站台信息的~
4L:淮西河?好熟悉的地名,但是不应该啊
5L:楼主是在A市?
6L回复2L:[大拇指][大拇指]
楼主回复5L:是的
7L:我记得A市是有一个淮西河站,但是这个站台不是很多年前就已经关闭了吗?好像是出了什么事故之类的?
8L:卧槽?!一来就这么刺激的吗?
9L回复7L:对对对!我是4L的,我刚刚就是想说这个!
10L:什么情况?鸡皮疙瘩起来了,楼主出来说句话吧
11L:淮西河这事当年还蛮火的,A市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都印象深刻吧,因为那次事故,一整条地铁线都取消了,现在A市地铁线路是没有1号线的,楼主这帖明显是在引流,大家都散了吧。
后面的几十楼都围绕着“淮西河一号线事故”在展开讨论,不少网友谴责楼主不应该利用这类灾难事件来博人眼球,甚至一度上升到对楼主的人身攻击,直到管理下场封了几个号,讨论的热度才逐渐降下来。
沈葵又往下翻了两页,没发现什么有意义的内容,正要退出时,手机卡顿了一秒,网页自动刷新,一张图片缓缓呈现在她眼前。
楼主:[图片]
楼主:现在,你们相信我说的了吗?
照片有些模糊,明显是随手拍的,但即便如此,沈葵也一眼就认出这的确是当年地铁一号线淮西河站的站台。
几乎是在看清的瞬间,她全身的汗毛下意识地炸开,深埋已久的痛苦记忆一帧帧在眼前闪回……
颠倒的世界、脱轨的列车、巨大的轰鸣、满目的鲜红……
父亲渐渐放松的怀抱,和母亲再也无法闭合的双眼……
恐惧、悲痛、茫然……
作为那场事故中仅存的几名幸存者之一,当初年仅七岁的沈葵承受了人生至今不敢回首的沉重。
她从没想过,时隔二十年再次见到那个梦魇般的地方她依然会有如此剧烈的阵痛。
她深呼吸几次,努力平复心情,继续往下看。
楼主:不信的话,我这里还有。
楼主:[图片][图片][图片]
照片光线昏暗,结构混乱,看得出拍得十分敷衍。三张照片分别是不同角度下空荡荡的站台——斑驳的长凳,样式老旧的垃圾桶,以及墙上半掉不掉的“淮西河”三个镀金大字,处处透露出一种年久失修的颓败。
109L:卧槽,楼主牛逼!你是怎么进去的?
110L:一号线出事后这个站台就封闭了吧,楼主居然敢偷溜进去拍照,还借此来博眼球,举报了。
111L:不是,你们不觉得这个帖子越来越诡异了吗,一开始明明是在说被困在地铁的事情,怎么绕来绕去变成这个走向了?话说,楼主说她被困地铁,又正好是这趟一号线,还有这些照片……嘶,细思极恐!
112L回复111L:什么意思?闹鬼吗?
113L:啊啊啊啊不要讲出来好吗!
114L:真的会有人为了博眼球跑去这种地方拍照吗?而且这条线都被封那么多年了,为什么照片里还有灯光?
115L:这瓜越来越好吃了,兴奋~
116L:麻烦楼上的人不要过度脑补好吗?这明显就是一个没底线的无良营销号在自导自演,我甚至怀疑楼上某些人根本就是楼主一伙的,故意带节奏。有灯不是很正常吗?虽然封了但是电路又没切断,这个很好解决的好吧!大家不要被带偏了,赶紧举报让这贴沉下去吧,楼主吃人血馒头也不怕折寿!
……不对。
沈葵刷帖的动作渐渐慢下来。
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她重新翻到那几张照片,仔细辨认了照片中的细节,尽管每一个地方几乎都能和记忆中的场景对上,但她心里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违和感。
她继续往下翻,直到看到这样一段话。
123L:话说当初这里发生了列车脱轨这么大的事故,为什么这个站台还完好无损?既然保存的这么好,都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重新启用呢?有一说一这条线要是重新开通,能缓解主城区很大的交通压力啊。
如同一道电光劈下,沈葵头皮一麻,她知道是哪里不对了!
她快速往下翻,果然,其他人也意识到了。
124L:我刚才就觉得有什么地方怪怪的,楼上的发言提醒我了,我还特意找到了当年的报道,大家看一下,这事越来越古怪了。[图片]
图片上是一则官方发布的新闻截图,被红色线条圈出的部分写着:“淮西河站因受损严重现已封锁,恢复时间待定。”
发布日期是二十年前的七月,正是事故发生的当月。
事实上,就在这条新闻发出后不久,A市政府就正式宣布永久关停地铁一号线,沿途站点全部封锁,至今仍未启用。
既然淮西河站在当年就已经被严重损坏,为什么这个人还能发出这样的照片?
照片上的景物无一不与沈葵记忆中的场景重合,但每一件物品又都带着岁月的痕迹。按照片呈现的来看,这个站台在密闭的地下安静且完好的保存了二十年,这显然与官方的报道相违背,沈葵不得不思考,假如这些照片是真实的,官方为什么要故意报道站台损毁的信息?
沈葵继续往下翻。
124楼的言论一发出,顿时引发了一大堆关于阴谋论的讨论。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质疑照片的真实性,有说P图的,也有说场景复刻的,但很快被各种技术人士从专业角度一一驳斥。讨论进展至此,已经从打假楼主演变成了对二十年前事故真相的探寻。
沈葵又翻了几页,一则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
234L:假如,我是说假如哈,假如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就是被策划好的呢?我听过一种说法,据说每个大工程在动工之前都是需要活人生祭的,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地下的鬼神,以求长保平安。我记得一号线当年是A市修建的第一条地铁,试运行时对乘客实行的是邀请制,要不是控制了邀请数量,当年的遇难人数绝对远不止如此。
235L:楼上,我懂你……我也想到了……
236L:你们在说什么?不会是我想的那个意思吧?
237L回复236L: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238L回复234L:你这个说法也太耸人听闻了,我知道有些偏远的地方的确有关于活人生祭的传言,但这可是A市,国际大都市,修地铁还得先杀个百来号人?朋友,醒醒吧,大清已经亡了。
239L:我支持楼上的观点,咱先不提这说法有多离谱了,要真是生祭,为什么还会有幸存者?我记得当年好像有七八个幸存者吧?要真有这回事,难道活下来的人能不知道?
作为幸存者之一的沈葵表示自己还真不知道。
她至今仍然记得上车前母亲半蹲下身子为她系鞋带;记得那一天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乘坐地铁;记得她特意穿上了心爱的红色小皮鞋;记得父母在人潮涌动的站台紧紧牵着她的手,一起踏上了那趟列车……但之后的一切就如同戛然而止的音符,她的记忆断在了上车前的那一刻,这么多年也只能勉强回忆起几个惨烈的片段。
心理医生说这是创伤性应激障碍,她遭遇变故的年龄太小,无法正确处理这样的剧变,大脑为了保护自身而抹掉了事发当时的回忆。
她带着疑惑继续往下翻。
随着生祭这个观点的引入,话题的走向逐渐跑偏,沈葵爬了几十层关于各地鬼怪传说的探讨,终于看到有人在问楼主的踪迹。
323L:话说楼主已经很久不冒泡了,你还在地铁上吗?[调皮]
这人显然并不相信楼主的说法,单纯把这个帖子当作娱乐,然而没想到的是,楼主出现了。
楼主:我在这里等你。
楼主:[图片]
沈葵打开一看,照片中散立着七八人,有男有女,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她惊骇的发现,其中一个赫然正是她自己!
第2章
照片背景是在一片漆黑的隧洞之中,站在中间的人手持电筒,过量的曝光将画面中的人映衬得苍白而古怪。
一共有七人,三男四女,除了一名男性略显年长,其余都是二十来岁的模样。从他们的穿着打扮来看,这张照片应该有些年头了。
沈葵将画面放大。
照片中的“沈葵”站在人群右后方,微微侧身,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直勾勾地看着镜头。她白皙清秀的面容上,清晰可见一道狰狞的肉色伤疤自左侧颧骨划向太阳穴,直至没入鬓角。
太像了……
如果不是这道疤,恐怕连沈葵自己都无法区分。
她下意识地长舒一口气,心头一块大石落地,但与此同时,更深的疑惑从心底浮现。
不是她,又会是谁呢?真的会有这么相似的两个人吗?
她想起同学们发的消息,切回微信界面又看了一遍,这才发现是有人在小学同学群里分享了论坛链接,并艾特了沈葵,就此引发出大家的讨论。因为时间太晚,沈葵没有回复同学们的关心,只给闺蜜发了条消息过去。
闺蜜叫田可,搞IT的,常年作息颠倒,天不亮绝不上床睡觉,因为作息时间和沈葵完美错开,导致两人常年只能通过微信留言的方式来聊天,最近沈葵因为“凌晨三点”的魔咒经常被迫半夜苏醒,反倒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过几次。
葵:“帖子我看了,照片上的不是我。”
甜K:“啊!花花你终于回我了!你不知道那个照片真的吓死我了!我也觉得不可能是你,但是也太像了!”
甜K:“真的会有两个人长得这么相似吗?会不会是你家里远房亲戚什么的?而且这事未免也太巧了吧!”
的确很巧。
沈葵抿唇,尽管知道照片上的人不是自己,但整件事似乎又都和她息息相关。
葵:“我家里的情况你知道的,我爸妈也没有兄弟姐妹,应该是个巧合。”
她想了想,又补了一句。
葵:“你别担心。”
甜K:“但是帖子下面已经有人出来认人了,你看到了吗?”
甜K:“有网友说自己是当年那起事件的幸存者,认识照片上的人!”
沈葵正在打字的手指一顿,她立刻切回论坛的界面,顺着刚才的照片往下拉。
果然,在一连串质疑楼主故弄玄虚的回复中,她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
412L:我是当年地铁一号线事故的幸存者之一,也是楼主放出的七人照片里其中一人的家属。我现在郑重警告楼主,不管你是不是这件事的当事人,也不管你发这些东西有什么目的,请不要再消费死者!!!如果再让我看到你发出任何关于这个事故的言论,我将直接报警追究你的责任!我说到做到!
413L:好、好刚……
414L:早就看不惯楼主了,故弄玄虚,消费死者,真不要脸!
415L:看样子这是把当事人炸出来了啊,唉,一百多条人命呢,都过去二十年了还有人翻出来借机搞事,确实太过分了……
416L:弱弱地说一句,不是说幸存者只有七八个么?这么巧就看到帖子了?
417L回复416L:我是412L。不巧,认识的人发给我的。
418L:虽然但是,楼主既然能搞到这些照片,就算不是当事人,至少也应该是跟当年的事件关联很紧密的人吧,TA消费死者图什么呢?就为了博眼球吗?还有淮西河站的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感觉隐情还蛮多的样子。
419L:会不会是楼主发现了当年事情的某些真相,想通过这种方式隐晦的传达一些信息给幸存者?
420L:我靠,楼上的说法有点道理啊!
的确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回顾楼主的行为,能看得出来TA一直在故意引导舆论方向。
首先是楼主所选择的这个论坛,是全国流量最大的网友交流平台,也是目前少有支持匿名发帖的平台。
其次,楼主的标题也十分具有煽动性,尤其是“被困地铁”这个概念,很有指向性,对于经历过类似遭遇的人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沈葵仔细回想了楼主的每一次回应。
第一次回应让网友将事件的范围缩小到了A市淮西河地铁站,借此引出了对当年事故的探讨。
第二次的回应通过几张不应该存在的照片引出了对淮西河事件真相的质疑。
而第三次回应,楼主直接将范围锁定在了图片上的七个人。
想到这里,沈葵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直觉,楼主之所以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最终目的难道就是为了放出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那句“我在这里等你”又是对谁说的?
她继续往下翻。
不知道是不是412L的警告起了作用,又或者是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任凭网友再怎么猜测,楼主都没再现身。
沈葵爬完整楼,信息量爆炸,睡眠不足的大脑已经无法负荷高强度的运行,她觉得头昏脑涨,急需休息。
她看看时间,已经四点多了,一想到七点还得起床搬砖,顿时深感绝望,连诡异帖子带来的恐惧都减轻不少。
她揉着额头去卫生间洗了把脸,照镜子的时候特意端详了自己一番。
脸还是那张脸,像也是真的像,但或许是心理因素,又或许是浴室的灯光太亮晃得她眼花,她看着看着,镜中的自己竟渐渐和照片中的女人重叠起来。
女人及肩的短发,黑色的皮质上衣,甚至是笑起来时嘴角若隐若现的梨涡……
等等!
沈葵突然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她转身冲回房间,从床底掏出一本相册,快速地翻阅。
“找到了!”
她掏出手机翻拍了一张照片,发给闺蜜。
葵:“你看这个[图片]”
甜K:“这不是叔叔阿姨的照片吗?”
葵:“你仔细看,我妈穿的那件衣服,跟照片上的女人身上的一模一样!”
沈葵记得很清楚,这件真皮外套是在她五岁时爸爸去外地出差给妈妈带回的礼物。那个年代的皮衣价格昂贵,鲜少有家庭能够负担,妈妈收到后开心了很长时间,每逢重要场合总喜欢穿在身上,甚至连他们出事的那天,穿的也是这件衣服。
起初没想起来,是因为那张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脸所带来的冲击实在太大,再加上照片光线不均匀,昏暗的背景和过度曝光的镜头使得黑色的皮衣与环境几乎融为一体,让人很难注意。
沈葵不禁想:照片里的女人有着和她高度相似的容貌,还穿着和妈妈当年出事时同样的上衣……这个女人,即便自己不认识,想必多少是和父母有些关联的。
只是不知道,这个女人在这场事故中扮演的又是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她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存在呢?
葵:“你说的没错,这人说不定还真是我的远房亲戚。”
甜K:“……我靠,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太诡异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甜K:“你要不回帖问问?”
葵:“先不急,再看看吧。”
甜K:“嗯,也好。那个412L不也是幸存者之一吗,先看看他会不会再说什么。”
甜K:“话说回来,要不是有人刚好看到这个帖子分享到群里,我们还不知道这事呢。”
甜K:“都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能一眼就认出你,也算是真爱了吧~哈哈,不行,我得去看看这帖子是谁转的……”
田可大概是感觉到了沈葵的焦虑,故意打岔活跃气氛,但沈葵却很难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巧合,一条条若有所指的回应,分明在暗示着她,当年造成父母离世的那场事故另有隐情!
她甚至冲动地想不管不顾地去同楼主对质,问清楚对方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但……她不能。
这件事处处透着蹊跷,贸然出头未必是好事,她沉下心安慰自己,再看看吧。
等明天再看看有没有新的情况。
她给田可发了句晚安,田可没有回复。时间已经快到五点了,她准备强迫自己再睡一会儿。
刚躺回床上,“叮”的一声,手机屏幕又亮了。
甜K:“花花,我跟你个说个事儿,你别害怕。”
甜K:“你还记得吧,咱们班的班群是我建的,当时为了把人找齐,一个个的打电话,一个个邀请进来,还让大家都改了备注名字。”
甜K:“可我刚刚发现,咱们班群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
甜K:“那个转发帖子的人,他是多出来的一个。”
“多出来的一个。”
沈葵的大脑空白了一瞬,她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然后猛地一个哆嗦。
她抖着手打字:“你确定吗?”
甜K:“咱们班一共48个人,对吧?除了实在联系不上的两个同学,我在建群的时候一共拉了44个人,加上咱俩就是46。你现在把微信群打开,上面的总人数没变,还是46个,但如果从群成员列表里一个个地数,你会发现实际人数却是47个!”
甜K:“我翻了建群以来的所有聊天记录,这个人既没有被邀请,也没有被统计在总人数里,刚开始我以为是系统bug,我联系了客服查询,但客服反馈没有异常,最可怕的是,我挨个核对了群成员,这个转发帖子的人,正好是多出来的那一个!”
甜K:“怎么办花花,这个事情太诡异了,不然我们报警吧!”
沈葵深吸口气,冷静片刻,打字道:“你别慌,还没到那个程度,所有的这些只是猜测而已。更何况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警察不会受理的。”
她又安抚了田可两句,打开微信同学群,翻到对方转发帖子的那一段,点击查看账号。
对方的头像是一片漆黑,微信号也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乱码,朋友圈里空白一片,没有任何信息。
沈葵越看越觉得后背发麻,这明显是个僵尸号,不知从何时起静静地蛰伏在群里,仿佛只为了等待这一天。
这个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TA大费周章地混进群里,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确保这个帖子能够被她看见?
当年的事故到底有怎样的隐情,值得人二十年后如此殚精竭虑地去谋划?
沈葵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明明是盛夏的天气,她却感到一股浸入骨子里的寒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pan.baidu.com/s/1qAzndFAdCPsh-VWviNHM9w?pwd=mu8d
https://pan.quark.cn/s/bc8cfbe2174d
为促进文化交流,本站整理收录的小说资源均源自网络公开信息,并遵循以下原则:
1、公益共享:本站为非盈利性文学索引平台,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收费性质的阅读与下载服务;
2、版权归属:所有作品著作权及衍生权利均归属原作者/版权方,本站不主张任何内容所有权;
3、侵权响应:如权利人认为本站展示内容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把该作品相关材料私信至站主或者发件到邮箱。经过核实后,本站将会在48小时内永久下架相关作品。邮箱tegw202@gmail.com
4、用户义务: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利用本站资源进行商业牟利、盗版传播等违法行为。
5、我们始终尊重原创精神,倡导用户通过正版渠道支持创作者。如对版权声明存疑,请联系我们进一步说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