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作者:忽悠啊免费小说下载

此链接免费分享仅供网友学习和参考,有能力者请支持原版作者(底部附有下载链接)

文案:仙侠
熬夜修仙的中医专业学生,一头栽倒在地,再醒来竟然已经到了唐朝初!
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历史课本上的唐朝,也不是西游记中的神话唐朝。
然而意外的一趟鼠国之旅,打开了修行路的神秘面纱。
励志成为唐代神仙谱上一员的李郸道开始了一场成为道医的旅途旅。
开局继承一个小药铺!成仙得道不是梦。
什么?你的名字叫吕岩?什么?你是钟离权?
上洞八仙怎么能没有我李郸道?
吞鬼书生钟馗。
青莲剑仙李太白!
风流大唐人物!怎么能没有我?
酒来!剑来!诗来!

初唐武德

第1章 十二岁,在唐朝,是干饭王!


“今日米价多少?”老爷子咳了咳嗓子里的痰,随口将它吐在地上。
“一斗已经到了八百三十文了。”中年妇女叹息了一口气:“这哪能叫人活呀,还好咱们家还算殷实,不然……只怕是难熬。”
李郸道听着,一斗米八百三十文,一斤就是八十多文,如今家里一家六口人,一天就要吃一斤多米,加上柴火钱,茶水钱,菜钱,一日开销竟然高达近两百多文!这还是没吃到肉的情况。
这物价……虽然也有铜钱劣质的问题,劣钱多,也有打仗的原因,民生没有恢复的问题,可还是算得上贵了。
老李家住在泾阳县,在泾河河畔。
如果这里是西游记世界,河里的龙王马上就要死了,可这不是。
泾阳县在长安城边,自大将军称皇帝定都长安后,就没有什么乱子,恢复了一些和平。
泾阳其名最早见于《诗经》,还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
当然有没有真龙,龙骑士柳毅、龙女还有什么泾河龙王,乃至袁守诚,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李郸道一概不知。
泾阳是座很古老的城池了。附近风景也不错,走个两天就能到长安,只可惜……就是物价太贵。
等到秦王继位后,物价会跌,但那还等几年。
现如今才是武德二年。
不过至少知道现在,京城附近还是和平的,等到玄武门之变就不一定了。
而就算暂时和平,但李郸道还是不会好过,因为等到他十六岁就要去被拉壮丁,服徭役了。
老李家有六口人,老爷子李宝京,自己老爹李福成,自己老母李戚氏,叔叔李福德,自己,还有一个妹妹李饴。
老爷子是个残疾下来的士伍,之前还是个小官,有功勋在身,家中还有一匹马养着呢,就是靠着命挣来的钱,和赏田,老李家现在还没饿死,甚至还开了家药铺。
自己老爹李福成,读过一些书,前朝的时候战乱没有考试,继承老爷子的位置也当过兵,侥幸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阵仗,活了下来,靠着一本残破的医书,开了个药铺,坐堂看看一些小毛病,但没什么人来。因为李福成的医术是半吊子水平。
自己的老母亲李戚氏,原本是个难民,被老爷子看对眼了,救了下来,给自己儿子当个媳妇,那时戚李氏才七岁,李福成才十岁。
李郸道十分羡慕自家老子可以玩养成。
李戚氏勤劳持家,会织麻纺布,养蚕弄丝,是家中的一大支柱,有时候自己老爹一个月也没戚李氏挣得多。
李福德十七岁,长得有些瘦弱,在读书,打算科举,还没娶妻,学的是明经科,和进士科,还有明法科三科,在四门学上课。
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明经背书就是了,进士科是作诗,明法科是断案。
李福德的老师打算叫他明年春去试试水,把明经科先过了再说,多少有个功名在身,不然一年短则十天,长则四十天的徭役,足够把这个营养不良的读书人搞得生病来。
自己的妹妹李饴,本来没有名字,叫丫丫。
还是李郸道给她叫的李饴,饴糖的意思,小姑娘才四岁,笑得特别傻,特别甜。
至于李郸道,一个平平无奇的穿越者罢了。
往事不堪回首,穿越必是赢家。
李郸道本来一看,唐朝,长安附近,姓李,不行,得大显身手,大干一场……
结果自己啥也不会,不是理工男,上学时候不认真,只会干饭,说些年轻人不讲武德的话,于是就穿越之后,没有金手指,混成了废物一个。
好在可以有两百几十亩田产,以及一个药铺可以继承。
李郸道其实是中医专业的,但李郸道学中医的初始目的是修仙。
没错就是修仙。
可惜熬夜修仙和理想中的修仙不一样,由于长期不吃早饭,李郸道还得过结石,那叫一个疼。
当时李郸道对着护士小姐姐这样说道“老夫修炼多年方才成就金丹,你们非说那是结石,我修真界当真人才凋零,出头无望啊!”
护士小姐姐白了一眼李郸道:“隔壁妇产科还有元婴期的妇女呢!呼吸科有练气期的慢阻肺,太平间里还有出窍的元神高人,精神科有走火入魔的癫痫患者,你要不要去交流交流病情?”
说好的小说里什么古武,修仙,都市后宫……果然都是虚拟的,国家虽然振兴中医,发展中医,但中医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
李郸道认为中医讲究玄学,不会修仙怎么看得好病呢?
于是开是学习群友发的文件:深夜起来,倍感空虚寂寞,他竟然干这种事!
“男子感觉肾虚,竟然每天都在……”
李郸道修仙也磕丹药,学校的地黄丸四块钱一瓶,白凤丸八块……全寝室都在磕药,磕上瘾了,据某位已经号称情场老手的同学说,效果是真的好。
地黄丸,衍宗丸,金锁丸,固肾丸,生髓丸,等等组合搭配着吃,效果更佳……
当代大学生,一边熬夜,一边磕药……
群文件里有中华道藏,有引导术,有金丹决,有双修术……可惜李郸道打开后就看了几页,没往下看,不然还可以试试修仙。
主要是内容枯燥无味,根本没有修仙小说好看。
加上李郸道三分钟热度,要不是易筋经,五禽戏,要算学分,李郸道都不一定学得完姿势。
易筋经不是内功,是一套养生操,中医院必学……
李郸道怀疑可以练气,然后修炼有成拥有什么太乙神针李郸道,五行神针李郸道这类称号,可惜没有。
直到舍友教李郸道打七盘坐,炼静功,不知不觉打坐了多久,一醒来,想站起来,头一晕,眼一黑,从床上跌了下来,然后就穿越了。
李郸道怀疑是以头抢地,不然不到两米的高度,怎么会穿越?
可惜老师一直告诉李郸道们中医学习现在是了解,没有入门,实验课上,李郸道也只扎过关元,足三里,等保健要穴,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
其中扎关元的时候李郸道感觉有一股热气冲脑,几乎就以为有气感了,学中医真的可以修仙,爽得想要大叫,毕竟关元穴真的很靠近丹田,就是位置尴尬,脐下三寸,很靠近森林地带。
把脉更是玄学,只会数数,还有力量感受,以及说一句:“卧槽!滑脉!你有喜了……”
专业根本不过关嘛。
以至于开玩笑的时候说:“以后看病要是看到了你这个批,那就完蛋了,或者以后你别犯在了我手上。”
男生只关注补肾,女生只关心驻颜。
中医里都有方子的。
李郸道不一样,李郸道喜欢干饭,所以会一点药膳。
所以穿越之后,李郸道打算去药铺帮忙,不怎么想读书当官,家里有叔叔读书就够了。
这可是唐代!万一能修仙呢?唐代可以出过几个仙人的,唐代志怪小说也发展了,里面应该有真的吧。
再说,就算再学艺不精,李郸道也觉得自己起码受过系统的讲课,没有挂科,虽然只是低空飘过……但比自己老爹,靠半本薄薄的册子,上面写着的几个方子,然后凭借自己的经验抓药,要好一点。
只是现在有点年轻……到大药铺拜拜师……最后成为一代神医。
李郸道才十二岁,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李郸道特能吃。
十二岁,在唐朝,是干饭王。

第2章 吃不死人的,这肯定吃不死人的


李家有田,还蛮多的。
根据唐授田制,壮男子授田八十亩,老人授田减半,如果户主是孤寡女子则三十亩。
但田是田,其中分永业田,和分口田,分口田你死后,官府要回收的,永业田才是可以自由买卖,以及决定种什么东西的。
老李家有永业田一百二十亩,都在户主老爷子手上,再困难没卖过田,口分田有一百六十亩,是老爷子,老爹,老娘,叔叔的分口田。
分口田只能种粮食。
粮食要交税。
男丁一年两石,交布二丈,满十五岁就要交,交够四十年就不用交了,往后可能会变短,但皇帝还没有减免。
家里就有四个人要交,没错李戚氏也有税要交。
丁口税是人头税。
然后还有田税,看你家有多少亩田,又叫赋税,这不多,但也一一样大开支。
还有户税,就不是按人口了,是按户,分户有好处,可以分到一块宅基地,可以建房子,也可以买更多的田。
但老李家明显没有到分户的时候。
老李家一部分田自己种,一部分田租给官府种,官府会叫犯了轻罪,或者一些外地流刑发配的百姓去种这种田。
虽然看似田多,但是产量少啊!
上等田一亩才产三百多斤粮食,两石多一点,好一点的三石,但那是上田,是肥田,还要精耕细作。
堆肥种田在宋朝时候形成,南宋时候已经比较完善,那时候屎尿还可以卖钱,街上还有公共厕所。
唐朝没有。
而且说是有这么多粮食,但晒谷之后又会轻一些,还要留种,种粮就要留下许多来,毕竟唐朝种田没有育苗,都是直接撒种子的,很容易被鸟兽吃掉,还有各种杂草要人工清理,所以粮食除去交税,除去留种,真心不能留下太多做口粮。
留下做口粮也要舂米,许多糠麸,所谓糟糠之妻,就是舂米不仔细,导致吃饭有许多糠的老婆,不过一般用于自谦。
麸皮也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喂马,喂牛,喂羊……
老李家就有一头牛,不过不在这里,不过有匹马是在这里的,但老爷子舍不得它干农活,吃得比李郸道精贵,不过它能赚钱,驿站有时候会借用他,县官老爷有时候也会派衙役过来借马,撑场面,虽然它老了,已经不能上战场了。
还有两只羊,也不在这边,这里是城里,要到城外,田边,用来干活休息的农房中去,一般是李郸道担起这个责任,带着丫丫小妹。
李家有书,传家宝,全家家产卖了都没这几本书值钱,也算耕读世家。
一本论语。
有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重要性。
还有春秋,诗经但春秋不全,诗经也不全。
老爷子计划一年买一本书,可惜没有计划成功,几年都是勉强过活,精打细算。
但至少李福德成了读书人,老爷子把他安排到了四门馆读书去了。
“隔壁陈家已经揭不开锅了,开始典当他老婆的首饰了,一共也没两件银器。”李戚氏叹了口气。
老爷子道:“等晚上,给他们家送升米去,咳…,当年陈再崇和老子我一个队的,可惜了,咳…,我回来了,他没回来,他们夫妻俩又新丧了幼子……着实可怜,现在快太平了,帮衬着一些,叫他们渡过难关。”
李福成点头:“明日要去药肆进些药材……”
老爷子道:“你这药铺开了也没见有什么用我这一个咳嗽都治不好…呵忒!”老爷子又吐出一口老痰。
李福成尴尬得摸鼻子。
老爷子拄着杖,转身到房里,听到一声翻找的声音,然后又有合上了柜子门的声音。
出来时拿了一杆小秤,一包绢包着的东西。
把娟打开,玉手镯,金戒指,玉扳指,还有猫眼石,都是从死人身上,敌人身上拔下来的,这是老爷子当年的战利品。
之前买铺子的时候,把其中好几件宝贝拿出来了卖了,三十几两呢!
要不是惦记着自己第二个儿子读书,家里人口拥有的田产在李郸道没成年之前已经不能再多了,全部得换成田产来,那个铺子,如今老爷子也后悔,觉得花了冤枉钱。
拿出一些碎银子,又把一根银鱼儿,用剪刀减下来一角。
拿小秤一称,眯着眼,挪着秤砣,看清点数。
“一两三钱银子!”
如今银贵,现在开元通宝还没出来,并非一两银子在八百文到一千文之间。
现在用的是五铢钱,隋朝的时候铸造的,新朝的钱在铸造了,但是发行量还少。还有就是私钱很多,根本不足重,有的甚至用铁钱代替铜钱…叫小钱,也有比较大的铜钱,叫大钱,比较足重。
铜钱的形质并没有很统一,所以现在一两银子有时候能值到三千文,前提当然得是好银。
劣银就是加了锡,或者白铜之流,成色根本不对,有的劣银只能一两银子作三百文钱。
老爷子这里自然是真银子了。
“一些城外就可以采到的草药,就别买了,一天天的,净算计你老子的那点家底,咳~老子还没打一口上好的棺材!薄皮棺材叫野狗咬开了~变成孤魂野鬼。”
李福成连忙道:“儿子哪里敢,铺子里的药材,有些生虫了,有些发霉了……真的需要更换…虽然营生差,但来往的都是邻里,吃坏了,败了咱们家的名声……弟弟这不正读书着吗?”
李郸道道:“爹,我跟你一起去药肆!”
“你不去读书,跟着我去药肆干嘛?”
“我梦到神仙了,他传了我方子,能治好爷爷的咳症。”
老爷子李宝京一听大怒:“李福成你想毒死老子也别叫娃儿动手!”啪的一下,把桌子打得摇摇欲晃,上面的茶壶都被击出水来。
李郸道心道:“老爷子内力深厚啊!肯定会武功!”
“儿子哪里敢!”李福成叫起了天屈:“别的爹哪有动不动把这样的罪名安在儿子头上?不孝可是大罪,更别说这还属于十不赦的大罪了。”
李郸道连忙道:“吃不死人的,这肯定吃不死人的。”
老爷子温和的对李郸道:“学点好,跟你叔学学经义,等你叔明年考上了,就送你去四门馆读书,别跟你爹学那吃不死人,又治不好病的狗屁医术,他那半本经,还没老子在战场上跟校尉学得多。”
李福成万分委屈:“邻里间都到我这拿药……也没说治不好…”
老爷子上战场,生杀予夺,见血得多,身上毛病多,但最难受就是这一口老痰。
李郸道打算弄道些化痰的方子,老爷子火气这么大,估计是热毒,痰是湿邪,可能是风邪热邪入肺。
弄点甘草,薄荷,贝母,枇杷叶,桔梗,煮水喝看看能不能化解,毕竟李郸道这半桶子水,也只能看出这么多了。
止咳糖浆中的糖没了,用甘草代替,反正甘草也能止咳,是相当万能的一味药,号称国老,调和诸药之气。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成为了道医之后.txt」,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https://pan.quark.cn/s/f755b7d7ddab
提取码:VJst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成为了道医之后.txt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O4WmF9wp6zKo0whZfEc-g?pwd=mrey
提取码:mrey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链接:https://caiyun.139.com/m/i?2i2Mpnd7v4rk8
提取码:2vvb
复制内容打开移动云盘PC客户端,操作更方便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1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