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史军事/穿越/援共/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每一个理想国,都是理想不断在现实面前被扭曲和妥协,但又在发展中不断调整,重新靠近理想的过程。
本人是块在资本的世界里挣扎求存的废材,浑身上下大概都已经被资本的黑水浸透了,唯有心中似乎仍残留一点火苗,不是那种准备蓬勃燃烧的星星之火,而是仅剩下一点余温的余烬之火而已。
或许正因如此,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所有的故事和情节,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而出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心头涌现的。
或许是在某个平行世界,真的有那么一群英雄,他们践行着已经被我们遗忘的伟大事业。他们辉煌的余光,穿越重重时空,映射到我这一点残余的火星上。
所以我不是作者,我只是映射之光下、余烬之火里,他们伟大事业的卑微记录者,故名实录。
是为序。
标签:架空、争霸、种田、权谋、近代战争
楔子
某个平行时空,1926年的7月,粤州。
夏日炎炎,西关多宝路的一栋宅院内,二楼隐隐传来女子的低低呼痛声。在一楼,只见一位男性老人坐立不安,老者看上去一瘸一拐,走路已经很困难,但这个时候他坐不住,旁边有两位中年女子上来想扶他,但被他瞪一眼后,也只好在一旁侍立。边上还有管家和几位侍女,看着老人不安的样子,也只能在旁侧低头等待,生怕自己行为不慎,被心态不安的主家迁怒责骂。
坐立不安的老人名叫李家同,在当时粤州西关,这个著名的富豪之地,算得上有名的富豪之一。他本身并不是粤州人,而是来自四川大族,因为其父来粤经商,时间长了就留下他这一房。父子两代在粤州混得不错,也就没有动过再回老家的念头。
不过在西关让他出名的,是年轻时被称为“琉璃猫”,一方面是当时李家的业务之一是做琉璃瓦,另一方面其它商人鄙视他为人一毛不拔,就有文人给他起了这个绰号。当时有种说法,“铁公鸡、铜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此四宝,当属毛不拔之物。”人们不敢直接叫他铁公鸡一毛不拔,就隐晦地称他为琉璃猫,其实就是暗指他为人一毛不拔,是个吝啬鬼。
李家同年轻的时候,对别人的鄙视不以为意,他是个固执自负之人,认为别人眼中的吝啬,反而是李家能够长远富贵的凭借。他为人虽然吝啬,但做生意的诚信还是有的,对下人也不错,早年又有在清廷粤州知府衙门里当官的亲戚帮衬,所以生意一直做得不错。
李家同虽然豪富,但平生有一桩最心痛的事情,就是没有子嗣。他娶妻的董氏,是其父交好的同年之女,典型的小家碧玉,但夫妻算得上相敬如宾,感情不错,知道的人们相传,李家同只有面对董氏时,才不是琉璃猫。
但李家同娶了董氏后,一直无所出。董氏不安,也催促李家同娶了多房小妾,然而还是无所出。到了中年,几乎已经绝望,不料这个时候董氏反而怀上了,夫妻两人当然大喜,结果在分娩之时难产,董氏为了给李家留后,拼死生下了一个女儿,自己却大出血而去。
在那个时代女儿并不被重视,丧妻又觉得香火难传,李家同有一段时间恍恍惚惚,结果在一次去江门的时候,路上居然遇上强盗,他是个吝啬鬼,护卫的力量自然不强,惊慌逃命之时,跌下路边沟渠,伤了一条腿。如果不是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商队,强盗们遁去,可能连性命都不保。
经此生死大变,他的性格变了一些,难得地与清远那个商队的首领,也是清远大户之一的刘文达,交上了朋友,可能是觉得人家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缘故。可是瘸了腿,又没能传继香火,未免开始颓唐,不再在商事上多下功夫。好在李家豪富,各处商号用的人还算稳妥,其后虽然生意没有多少发展,但还算把整体的摊子,维持下来了。
对生育子嗣绝望之后,李家同遣散了多数小妾,只留下两房他觉得老实本分的姨娘来照顾自己。因为丧妻之痛,开始他对女儿并不重视,主要都是两位姨娘照顾,女儿小名被叫做“妞妞”,一个很普通的小名。但随着女儿的生长,父女天性,加之女儿虽不是非常漂亮,但也称得上一句“玉雪可爱”,他逐渐越来越喜爱起女儿,到得女儿晓事,聪颖活泼,更得欢心,这个时候,女儿对于李家同,那就真的是“如珠如宝”了,于是他郑重其事地给女儿起名“李思华”,之所以名字中有“华”字,当然是因为其妻董氏名字中最后一个字就是华,思华者,思念亡妻也。
民国初年,粤州洋风大渐,上洋学堂成为风潮,李思华性格活泼,羡慕大街上那些洋气的女学生,在她央求下,宠溺她的李家同自然同意,李家华高高兴兴上了洋学堂,她没有遗传父亲的吝啬,反而在同学中以大方著称,李家同给她钱用,可一点都不吝啬,她性格又活泼,所以在同学中很有点影响力,也接受了不少新思想。
女儿逐渐长大,李家同逐渐考虑起了她的人生大事,由于个人性格和以往的经历,和老者来往的门当户对家庭很少,而既然只有一个女儿,他就在想能不能找个赘婿,传承他这一脉的香火。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暗暗地寻找,可是把他难坏了,既要门第不能太低,以免和女儿齐大非偶,又最好女儿还能看得上,但这样的男娃,能同意做赘婿?他和女儿说了几次,女儿害羞过后,也不太高兴,毕竟是在洋学堂受教育的,说新时代了,还有什么入赘不入赘的?几次都抢白了父亲几句,他也只能暗暗着急。
后来还是给他找到了机会,有一次他和到粤州送货,正好来看他的老朋友刘文达说起此事,刘文达一拍大腿,说我儿子刘际峰可以啊,这个儿子是刘文达的庶子,小妾所出。刘文达的老妻性格妒悍,刘际峰和她难处关系,也让刘文达一直为之烦恼,他很喜欢这个儿子,但因为刘际峰也是个倔强性子,而且被革命党吸引,整天革命东革命西的,没有心思跟着他做生意,所以刘文达一直想给儿子套个笼头,想让他早点成亲,觉得有家庭了,也许这小子就会老实点了。
可是他知道儿子的性子,肯定瞧不上那种传统的闺阁女子,再说他是庶子,就算遇到好的闺女,人家也瞧不上他,本身也是刘文达的一件烦心事。老友女儿李思华是上洋学堂的,有知识还有见识,长得也不差,正是刘际峰能喜欢的那种。至于入赘,刘文达觉得自己能说服自己儿子。
就这样,两位老人安排了两次“偶遇”,李思华也认识了刘际峰,两人对对方的印象都还挺好,也有共同话题,都是时尚的革命青年嘛。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人对后面的提亲也没有太多的抗拒,1923年的秋天,17岁的李思华嫁给了19岁的刘际峰,当然,名分上是刘际峰入赘。
然而李家同老人很快又有了新的烦恼,女儿招赘了自然他就想着抱孙子,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活不了多少年。可是刘际峰这个犟种,居然瞒着两位老人,报考了黄埔军校,而且考上了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是1924年1月成立的,报考黄埔军校对于当时全国的有志青年,都是一件大好事,但对李家同这样的老派人就不一样了。他知道后气得要死,可是女儿笑嘻嘻地来劝他,抱着他的手撒娇,他也只好悻悻地放下此事。虽然对刘际峰从军不安,但时代变了,为之奈何。
刘际峰在黄埔军校的交际不错,他为人比较四海,家境又富,是同学中的“大款”,偶尔放假的时候经常带他的同学到家中,李思华也认得了不少丈夫的同学,什么陈耕、胡宗北、宋希联、陈明任、黄杰、郑作、刘畴之类的。李思华自诩为新时代女性,碰到丈夫的同学也是落落大方,不是那种旧时代不见外人的习性,所以黄埔同学们对她的印象也很好。
刘际峰告诉她,他已经加入了GC党,是一名光荣的GC党员。李思华很羡慕,和丈夫吵着说自己也要入党,刘际峰介绍她进入了粤州各界妇女联合会,不过这个组织只是招收一些在家庭承接车衣的女工为学生,聘请教师以识字教学为主。而且成员大多数是果党人的家眷,李思华不太瞧得上她们,去了两次后就不再参与活动。相反,她对丈夫介绍她参与的中共广东区妇女部的工作,倒是非常感兴趣。
1925年7、8月间,邓颖、蔡常来到粤州工作,不久,邓颖被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妇女部部长和果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秘书,她认识了李思华,非常喜欢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小妹妹。在她的介绍下,李思华终于成为了一名中GC党员。
对于老头李家同,关心的还是小两口什么时候有孩子,结果小两口都不关心这个,忙于社会活动,每次老头子气得要死,刘际峰总是默不做声,李思华就笑嘻嘻地和老头子撒娇,李家同觉得自己年老体衰,也管不住小两口。只好对他们说,不要让自己这个老头子看不到自己的孙子。
小两口结婚两年,李思华肚子还没有动静,老头不免开始猜疑是不是女儿也是和她母亲一样子嗣艰难,有点灰心的时候,终于李思华在1925年秋天怀孕了,这下老头子高兴得要死,终于有后了,自己在死前还可以看见自己的孙辈,要是个孙子,那自己也有脸去见祖宗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心气,老头子其实身体已经很不好,就靠这口气撑着,要不然说不定早就阿弥陀福地去见佛祖了。
1926年7月,黄埔学生参与北伐,誓师出发,这是为国为民之事,刘际峰坚决参与,他的同学们也大多出征,与即将临产的李思华不得不依依惜别,老头子暴跳如雷,也没办法。送别夫君,李思华心思恍惚,居然在回房时跌了一跤,头还撞在柱子上了,这下子一下子就动了胎气,赶紧叫了家中准备好的接生婆,这本来是准备去洋人开的医院接生的,还好老头子心思缜密,提前还是在家中安排了稳婆。这下子只好在家中接生,老头子急的是坐卧不宁。
第1章 穿越与生子
李思华悠悠醒来,突然感觉环境不对,自己在哪里?怎么浑身酸痛无力?她努力睁开眼,入眼的首先是睡床的框架,古色古香的,每条柱子上还有美丽的雕花。她朝周边望去,同样是古色古香,这是一座古代的闺房吗?远远传来声音,有人齐声喊着“北伐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是在拍电影吗?这时候脑子突然一痛,她不由自主又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李思华没有急着睁开眼睛,因为她已经接收了前主的记忆,前主和她一样,也叫李思华,两个灵魂的记忆混合在一起,搞得她脑子还有点晕。自己大概是穿越了,她不由想到。
她睁开眼,看到两个中年女子惊喜地看着她,其中一个叫了起来:“老爷,妞妞醒了”,大概是因为激动,养育她长大的姨娘,还是喊着她的小名,那个她长大后已经不让她们叫的小名。
李家同赶紧走了进房,激动地说道:“思华你醒了,哈哈,生了个大胖儿子,我李家终于有后了。”
李思华勉强笑了笑,低声说道:“爸爸你身体不好,不要太激动了,早点休息吧,我没事的。孩子让肖姨娘和马姨娘看着就好。”
李家同疲惫又兴奋地去休息了,不顾姨娘和丫鬟们在旁边的忙碌,李思华疲惫地闭上双眼,陷入了沉思中。
同样叫李思华的这个女人,来自另一个平行时空的2022,她毕业于信息工程大学的侦查情报专业,毕业后在军中担任情报分析军官。与普通的女生不一样,出身贫寒的她从小就比较“人间清醒”,但志向是远大的,她知道没有背景的她如果从政,很难有出头之日,于是选择了读军校,以为军界比较单纯,有更多凭借能力出头的机会。
但毕业从军后她就发现还是很难,作为女军官就更难,只能熬资历,基本没有被重用的可能。于是后来她又考上了军事经济学院的军需系,毕业后已经看清现实的她,努力实现了留校任教,穿越前已经开始攻读博士。简单地说,她对自己实现抱负的理想已经灰飞烟灭,剩下的心思,无非是借助自己不错的能力,尽量把学历弄高点,为稻粱谋嘛。
大概是因为壮志难酬的缘故,表面阳光的她内心一直比较抑郁,对于结婚恋爱也毫无热衷,都30出头了还是一个人。作为军官,她对于常规女性热衷的那些服饰美容之类,也毫无兴趣,生活余暇,不过是以读书和运动来消磨时间。
脑袋还有点疼,身体也不舒服,李思华闭着眼睛,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夜晚。旁边伺候的丫鬟见她醒来,赶忙去喊了姨太太,不一会肖姨娘抱着婴儿就喜滋滋地进门来,在她床边坐了下来,把婴儿向她展示着,婴儿睡着了,刚出生眼睛自然也是闭着的,她勉强微笑着看着婴儿,还是丑丑的一个小团子。独身主义的她,对于穿越,尤其对于穿越了,却突然变成了一个母亲,接受起来还是很困难,心理完全没有准备。看着婴儿,突然一个念头划过脑际,这个婴儿不会是“他”穿越的吧?
李思华来到这个平行世界前是碰到了车祸。当时她的一个远亲,一个叫赵云腾的男孩,考上了她所在的军校。她虽然与老家的亲人并没有太多联络,但赵云腾的父母还是托到了她,请她照顾一下这个新入学的孩子。为此,在赵云腾报道的那天,她开车到火车站接他,不料在回程时却遭遇了车祸,剧烈的碰撞之后,她也没注意到是否是尸骨无存,只记得像是灵魂脱壳的影子飘到了空中。
她和他两个影子,被吸入了一条五彩斑斓的通道中,向着不知道何方的深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但两个影子却一直在隔壁左右。她恍惚记得,最后是那条通道,突然有一个开口,让她和他都飞了出来,接下来就不记得了,但很明确直到最后,他的影子也还是和她在一起的,她穿越了李思华,会不会赵云腾穿越了她的孩子?虽然是不可思议,但好像也不无可能。
李思华看着孩子,不由得笑了笑,她想着:“臭小子,你要是穿越了这个孩子,那比我惨得多啊,小孩子的大脑,无法支撑复杂的思维活动,至少几年时间,你大概都不会记得自己。”这似乎有点像传说中的胎中之谜,但不管如何,这个孩子是否就是赵云腾,现在还未可知,一切都是她的猜想。
时间平静地过了几天,李思华像一个普通刚生育的母亲一样,在旁人看来并无太多异常。唯一让老头子和姨娘们有点诧异的,是她对于生了个儿子,并没有太多欢喜的表示,过于平静了。但老头子觉得,可能是因为
思念丈夫的缘故,何况丈夫是去打仗,她不能不担心,也就很难快乐。想到这个,老头子高兴之余,也不由得对刘际峰更是恼怒,虽然不想当着闺女的面骂他,背后的时候却不免恨恨不已。
李思华机械地扮演着,作为一个富家年轻母亲的角色,但这几天的思想都集中在消化原主记忆、和思考自己未来,应该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生活的问题上。她是一个冷静而心思缜密的人,相对于原主,来自2022的她,无疑思想复杂了无数倍,在她看来,原主就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女生,思想和社交其实很简单,也因此,短期而言要掩饰自己的变化,挑战很大。相对于应对原主的父亲和家人本身就困难,何况是外界,她原来作为组织中的党员身份应该扮演的角色,就更是困难。当下也只能利用她刚刚生子,对外界保留一些距离,让时间来调整。
不过这几天,她自己的心思还是兴奋了起来,相对于她在原时空的“心如死灰”,对于平行时空这个时代,并不陌生的她能够理解,虽然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时代,但对她而言,同时也有空前的机会和可能,曾经受到过军事史和党史教育,她对这个时代还算了解,知道历史发展曾经的脉搏,向前时空穿越者的天生福利嘛。
在这样的机会面前,曾经胸怀大志的她应该如何行动呢?肯定不能满足于一个富家千金的角色。未来该如何塑造,她开始不断地思考。她的专业经验告诉她,应该构建一个自己的体系,如何开始呢?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呢?她想着压力真是沉重,但又希望无限。
第2章 妇女部与家变
时间逐渐地过去了3个月,10月的广州,依然炎热。
对于李思华而言,这3个月她觉得应付起原主的父亲、姨娘们甚至是管家丫鬟们,非常辛苦。老头和她们都觉得生育后,小姐的性子变了,原来很活泼的她,现在不爱说话,眼神变得很锐利,有时候被小姐看一眼,会觉得冷飕飕的。不过好歹大家都知道,姑爷在远方打仗,所有小姐的变化,都被这个理由解释和理解了。
经过这3个月,李思华至少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她的儿子,就是赵云腾穿越的,随着3个月过去,从长大一点的婴儿的眼中,她看得到的,不是婴儿应该有的懵懂和无邪,而是迷茫和观察,醒来的时候是这样,但又支持不了很久,她能判断婴儿的头脑还无法支持这个穿越者的思维,所以很嗜睡。她淡淡地想着,臭小子你先消停几年吧。
这3个月,李思华还确认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她也有一个穿越者常见的金手指,她的金手指就是在脑海里有一张世界地图,还附带精确的各地矿产资源。如果她集中精神,注意到某点,就可以放大当地的地图。李思华自嘲地想,这是什么神秘力量,想让我争霸世界还是当一个资源大亨?想想那些小说中神奇的种种金手指,对比自己的“开局一张图”,李思华不觉无语。这个金手指,用得好作用会大得没边,用得不好,那就是废纸。
李思华原主的身体不错,所以3个月后,已经恢复得挺好。这一天,李思华终于出门了,她想看看这个时代的广州,也想着要到妇女部去找何部长,她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党员,不能脱离党组织,熟悉人员是她必要的需求。出门的时候她又提醒自己,多听少说,千万要控制住自己的表现欲,你现在就是一个天真热情的女青年。
这个时代的广州,看上去已经颇为繁华,西关又是广州富豪聚集之地,各种民国大宅聚集,绿树成荫,环境还算很不错。到了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道路两边各种商铺,叫卖声不绝于耳,实属热闹。
坐在黄包车上的她,贪婪地看着两边的“风景”,目接不暇,对她而言,这个时代是陌生但又有些熟悉的,陌生的是旧时代的城市,熟悉的是她知道的历史。在她的时代,她也到过广州,有几次出差,但都是浮光掠影,并不熟悉,不管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多少,但一切这个时代的广州,对于她而言似乎都是全新的。
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当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个小部门,不过它的主要成员,在后世都是大名鼎鼎的女界英豪,何香凝、邓颖超、蔡畅,对于李思华而言,想到这些人名,很有一种奇妙的历史感。
黄包车终于到了地头,妇女部所在是单独的一栋小楼,还算不错,她心里暗暗地说。还没进楼,从里面正好有一个女子,正在走出来。她刚刚觉得女子看上去似乎很熟悉,对方已经惊喜地喊她:“思华,你来了啊,好久没见到你了,听说了你生了个儿子。”
这是邓颖超,她脑子里的记忆终于想起来了,赶忙迎上去,笑容浮现出来:“邓颖超,好高兴又见到你了。这些天,可把我憋死了。好想你们啊。”她努力地表现出活泼的样子。她也注意到对方显然是个孕妇,应该有几个月了。
大姐高兴地拉着她的手来到了何部长的办公室,3个人开始聊起天来,李思华的主要目的是,在接上组织的同时,借助哺乳期和照顾父亲的理由,暂时脱离社会活动,她有自己的安排。谈了一会后,邓颖超有事先走,而她很快也以要回家哺乳的理由,告别了热情的何大姐。
回去的路上,李思华陷入了沉思,刚才面对着热情的两位大姐,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位女性,她有种要吐露来历的冲动,还是压制下去了。穿越者的第一要素就是守秘,何况自己人微言轻,当下又是个国共蜜月期,吐露真情的后果恐怕不是好事,自己多半会被当成背叛革命者,挑拨国共关系嘛。谁能相信她是穿越者,知道未来的历史这样的天方夜谈呢?她不觉有点怅然,改变历史哪有那么容易。
想到已经紧张的时间,一向冷静的她也不觉有些焦灼。不到6个月后,蒋介石就会在上海,发动412大屠杀,接下来就是在广州的415事变,国民党会在广州出动大批军警,解除皇浦军校、罢工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和查封各种革命团体和组织,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同时在汕头、惠州制造惨案。她知道,超过2100多人会被捕,而被秘密枪杀的党员就高达100多人。牺牲者中有名气的,她都还记得两个人,著名的作家肖楚以及中国早期的工人领袖刘尔崧。她现在没有能力去改变历史,就只能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应变措施。自己能做些什么呢?我本质上大概是个冷漠无情的人吧,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她有点苦涩而自嘲地想着。
黄包车终于到家了,她收拾了何大姐给她的礼物,是一幅画。
下车,走向家门,刚到门口,就听到一个丫鬟又高又尖的喊声:“小姐回来了,小姐不好了,老爷晕过去了!”她心里咯噔一声,连忙跑进家门,家里的佣人们都围在李家同住房的门口,看到她来了仿佛才有了主心骨,她顾不得听他们乱七八糟的说话,迈进父亲房门,就看见李家同仰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且口眼歪斜,一个老大夫在给他针灸,肖、马两位姨娘都在床边垂泪。
李思华有点医学知识,觉得李家同这很可能是脑溢血中风了,她赶忙问姨娘们:“父亲怎么会突然得病?”要知道自从有了外孙,父亲仿佛年轻了许多,这几个月的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
看到李思华来了,两位姨娘更是悲切,两人对视了一眼,肖姨娘对她说:“妞妞,你先坐下。”丫鬟赶紧去拿凳子,李思华一点顾不上,感觉肯定有大事发生,赶紧追问肖姨娘:“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肖姨娘上前一步,泪眼婆娑:“妞妞,你要挺住啊。姑爷…姑爷…,他去了。”李思华不由一晕,肖姨娘赶忙扶助她。清醒过来,李思华怅然地想着,虽然自己并不是原主,但也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
丫鬟扶着李思华坐了下来。肖姨娘一边抽泣,一边断断续续地告诉了她情由。原来在她出门一会后,一名军官来到了李府,通知了刘际峰已经在北伐中牺牲,他受皇浦同学的委托,来将刘际峰的骨灰送回家。老爷听闻噩耗,当场就晕了过去。
一阵心悸,李思华觉得手脚无力,她努力平静下来,看着父亲。她努力想着,逝者已矣,而针灸救不了父亲的,这是中风,她并不了解这个时代洋医院的水平,但无论如何要努力拯救。民国初年广州的医院不多,西关最近的是柔济医院,死马当活马医吧。
她压抑着情绪,吩咐管家立即备车,送老爷到医院去抢救。两位姨娘都是柔弱老实的人,这个时候都把李思华当成主心骨,一叠连声地催促着下人,赶紧行动。折腾了半个多时辰才到医院,急诊医生问了问时间,看到老人其实就已经暗暗摇头,不过李家的面子大,还是让最好的医生到手术室努力抢救。
李思华心里明白,机会不大了,父亲身体其实早就不行了,大悲之下严重中风,抢救回来的几率不大。
一个多时辰后医生来宣布了噩耗。李思华这个时候反而变得很冷静,她指挥下人们将父亲的遗体运回家宅,到家后让两个泣不成声的姨娘,带着婴儿去休息,安排了管家和几个管事,去准备丧事种种,这个时代,自然是要棺木下葬的。
晚上终于歇息下,疲惫的李思华半躺在卧床上,她怅然地想着,自己是不是个“天煞孤星”?在原来的世界就是一个孤独者,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多久就丧夫丧父,又成了一个孤独者,好一点的,大概就是自己居然有了一个儿子。
悲伤的感觉逐渐过去,她开始恢复了冷静,淡漠的性格开始发挥作用。她想,做一个孤独者也好,她来到这个平行世界后,对自己的定位,本来就不是为了什么爱情和富贵,而是想改变历史、改变世界,实现和实践自己在原来世界,不可能实践的理想和思想。
父亲和丈夫的去世,让自己更能无所顾忌。革命者是血与火淬炼出来的,难道碰到了穿越这种神奇的事情,又来到的是这个民族危亡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自己还能享受富家小姐与爱情的小确幸吗?她不由得为这3个月中曾经有过的一丝动摇而羞愧。她想,我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明天开始,必须行动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她开始冷静地安排父亲的葬礼。姨娘们也好,管家和管事们也好,都发现李家的大小姐像是换了一个人。她的命令直接而明晰,条理清楚而不容违拗,有什么异议,都在她锐利的眼神下败下阵来。
姨娘和下人们都以为老爷和姑爷去了,大小姐被家变刺激之下,性格变了,所以也就接受了。她的表现反而让他们安心,大小姐也是个有能耐的人,李家大概不会因此而衰败。
其实李思华并不太在意他们的想法,她只是想尽快安置好他们,让自己腾出手来,进行自己的事业,她不可能花精力,去维持现在的这个李家。好在李家豪富,这几天她检点资产,发现虽然在父亲晚年,李家虽然已经在收缩,但资产总额,算账还超过100万大洋,足够她安置李家下人,以及开启初步的行动计划了。
妇女部的领导,和一些前主以前相处良好的朋友,闻讯后也纷纷赶到李家安慰她,她平静地应付着,这些朋友都感觉她似乎陌生了许多,或许,丧父丧夫,改变了这个女人吧。
父亲去世的第5天,她的公公刘文达赶到了李家,葬礼其实就是在等他。丧子之痛让他非常憔悴,刘文达身体健壮,可是此时也变得老态了,毕竟也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没有躺下,已经算好的了。
李家同的葬礼,安排在去世第7天,这是遵循“头七”的旧俗。葬礼的时候,李思华还是不由泪如雨下,或许这是前主的感应吧?她淡淡地想着,从这个时间开始,我李思华,将义无反顾开启在这个世界的征途,原主过去的一切,就让它们随葬礼而消逝。
葬礼结束后,她和公公刘文达深谈了几次。刘文达主要担心她以后孤儿寡母如何生活。她知道公公是清远大豪,在地方很有势力,所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了刘文达一个她的计划,其实是可以公开的计划。
她告诉刘文达,李家现在孤儿寡母,不可能维持住以往的李家生意格局,因此她决定,逐步卖出李家在广州和广东的生意,举家迁徙香港,在香港买些铺子,收租维持生计,若有机会再在香港,做些保险点的生意。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在广州而迁徙香港,是因为她对国内局势的担心,她觉得国共合作不会长久,以后广州可能会时局动荡,搬到英国治下的香港是规避风险,而且亡夫是共产党员,对于国民党占优的广州当局,不可不防。
刘文达对媳妇的说法大吃一惊,他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这个儿媳,以前只觉得李思华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原来这么有见识。不管她说得对不对,至少这样安排,也算条稳妥的出路,于是他思量再三,还是同意了。毕竟,李思华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是李家唯一的家主,自己能做自己的主。
李思华还拜托了刘文达一件事,就是请他帮李家找一个护卫队的头领,最好曾经当过军官,不问政治的那种,来训练和领导护卫队,她可以出高薪。她的说法是孤儿寡母,要防备有人起坏心,必须有防卫力量,所以要组建一只护卫队,弄个几十个人护家,等到迁徙香港了再说。刘文达不疑有他,一口答应了。
接下来李思华忙忙碌碌,她向李家所有人宣布了要全家移居香港,让管家和管事们,去香港购买房产和商铺,同时卖出在广州的铺子和其它资产生意。姨娘们和下人在广州生活习惯了,其实并不太愿意,但看着她锐利的眼神和决然的态度,也都没敢反对家主,只能是开始做好准备了。
李家同因为吝啬之名,与商界同仁交往不深,但从不赖账,广州的富商们对他也没有多少恶感,普通交际而已。李思华因此拜访了不少这类富商,她主要是要建立一个社交网络,对她今后的计划执行会很有帮助。在她刻意地与“叔伯”们拉近乎之下,这些富商也愿意在赚钱的前提下,满口答应帮助李家的生意,对她孤儿寡母表示慰问。
对于资产转移,李思华并不在意,她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真正的计划。
首先是武器的计划,当时的广州向洋行购买武器是相对便利的,广州巨商岑伯著、陈廉伯等就曾经购买了大量武器,组织起“自卫队”,成为广东的一大军事力量,曾经在1924年掀起了著名的“商团事变”,在英国人支持下,试图推翻孙中山政府。
通过李家七拐八弯找的关系,李思华安排找人出面(采购后就将人安排到香港,不再露面),很快通过德国的礼和洋行,买入了一批武器,主要包括300支毛瑟Kar98K步枪(容弹量5发),50挺伯格曼轻机枪,以及5挺马克沁机枪,还有60把毛瑟手枪,这个手枪其实就是国内熟知的盒子炮或成驳壳枪,能装20发子弹。当然还有匹配的子弹、大量手雷和一批炸药,单单步枪子弹就是50万发,以及M17钢盔、M1915工兵铲等用具。
步枪比较好买,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就非常引人注目了,不过李思华声称是为在军中的亲戚代购,又重重地送了洋行经理等人一份重礼,才顺利地签下了这个订单。总的数量并不大,因此洋行保证一个月后能够交货。
李思华基本是考虑,组建一个弱化的德国标准的步兵连队(满编制180人),之所以说是弱化,是因为本来德国步兵连的武器配备中还有4门中型和16门轻型迫击炮,但她觉得当下太敏感,而且她组织队伍,最主要不是为了投入作战,而是另有所图。
除了武器,当然还有制服、军靴、背包、绑腿等其它军备,这些无需进口,广州纺织业还算不错,李思华在广州就能安排妥当,限于当下的面料水平,她仿照65式陆军军服,作为标准制服。整个编制,大概可以描述为“魂是中国魂,器用德国器”。
在她穿越前的那个时代,我军标准步兵连的编制较多为112人,连队炊事班外,每连3排(32人),每排3班,共10个班,一个战斗班通常包括3个战斗小组,一个机枪小组,两个步兵小组,一个标准战斗班编制为9人。连部包括正连长,副连长,正指导员,副指导员,司务长,文书,卫生员,通信兵3人,总计10人。
现在的火力和装备水平当然远远不能和后世比,所以李思华考虑除了正常3个排外,增加了一个教导排,考虑从士兵选择最精锐的人员,配备Kar98和盒子枪“双枪”,除了教导任务,还作为特种作战的主力。每个班也增加到了11人,还增设了一个连队重机枪班,用来操作3挺马克沁重机枪,整个编制因此增加到了180人。
上述军事准备和其它一些消耗,让李家的资金像流水一样地快速消耗, 30多万大洋已经支付出去了,李思华并不重视财富,但这样的消耗也不能不让她肉疼,她深深地感到,上百万大洋看上去是笔很大的财富,但用到军事上,还真的是不算什么,也没有办法,谁让这些进口武器,本身就是被人家宰割呢?成本至少是人家本国的5~10倍。
除了军事准备外,她还要考虑合适的训练地点,训练的枪声,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绝对不能选择在广州及近郊,必须找一个偏远一点的山区,而且当地人要少,能够控制。花了大半个月,她才终于选择好了一个地点,就是后世的番禺区长隆野生动物园那一块,离开广州市中心20公里,至少一天可以来回。这时代的广州,可不是未来的大广州,20公里外的山野那就是另一个世界。
李思华让管家出面,又拜托了广州商会的几位叔伯,在长隆那买下了2000多亩地,又让管家拜访附近的地主,租下了自己土地附近的大片山地,硬是拿下了足足超过15000亩,10平方公里的山地,好在这些土地大多数都是山区,不是那种上好的水耕地,但就算这样,也足足花了她10多万大洋。管家们都觉得她有点疯狂,是大肆挥霍,但面对现在凌厉果决说一不二的大小姐,加之历代家主积威之下,也没敢多说,嘀嘀咕咕也只能执行。
在这片土地上本来居住的几百户佃农,都被她用每户10个大洋、每户低租给至少3亩地种,以及帮助烧砖建屋舍的代价迁到了农庄,少数心里不愿意的农户,也觉得胳膊拗不过大腿,也只能搬了,先搭窝棚,等待烧砖砌好屋舍。补充说一下,她将自己买下的一部分地,用来建一个农庄,来掩饰背后山地的军事训练基地。
相关训练基地的配置和建设,让她忙忙碌碌,很快11月就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促进文化交流,本站整理收录的小说资源均源自网络公开信息,并遵循以下原则:
1、公益共享:本站为非盈利性文学索引平台,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收费性质的阅读与下载服务;
2、版权归属:所有作品著作权及衍生权利均归属原作者/版权方,本站不主张任何内容所有权;
3、侵权响应:如权利人认为本站展示内容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把该作品相关材料私信至站主或者发件到邮箱。经过核实后,本站将会在48小时内永久下架相关作品。邮箱tegw202@gmail.com
4、用户义务: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利用本站资源进行商业牟利、盗版传播等违法行为。
5、我们始终尊重原创精神,倡导用户通过正版渠道支持创作者。如对版权声明存疑,请联系我们进一步说明。
暂无评论内容